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相信不少人一定都閱讀過。只是對于梁山好漢的認知,人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逐漸發生了變化。
曾經許多人都認為走上梁山的人皆是好漢,可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中絕大部分人的所作所為根本配不上「好漢」兩個字。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黑旋風李逵在小說之中的所有行為,如果不是作者強行讓他進入梁山之中,那麼無論放在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勢力范圍,都很難讓人能夠接受。
而宋江一心想著招安,其實也很難算得上人們想象之中的好漢。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梁山所有好漢里面,倒也不是所有人都跟著宋江「一條路走到黑」。離開宋江以后,其中一人就前往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另外一個人則修道成仙。
作為羅真人的得意門生,公孫勝的綜合實力在梁山眾多好漢之中,絕對能夠名列前茅。原文之中便有介紹:
貧道自幼鄉中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因為學得一家道術,亦能呼風喚雨,駕霧騰云。
小說里,公孫勝在石碣村面對何濤所帶領的大批官兵時,便祭來了一陣狂風并縱火將所有官兵悉數擊退。試想一下,如果和其他人較量的時候,公孫勝也同樣能夠使用這個技能的話,幾乎就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隨后斗法高廉破高唐州、力戰高俅火燒官兵戰船,一樁又一樁戰績,讓人直呼公孫勝真乃神人。而很多人在了解公孫勝之后,都喜歡將公孫勝與諸葛亮進行比較。
雖然在鞠躬盡瘁的精神以及各種絕妙計策的加持下,喜歡諸葛亮的人更多一些。可人們也不難發現,公孫勝最大的一個優點便是
知進退。當宋江一行人班師回京時,公孫勝因想起師傅的八字箴言:
封幽而止、遇汴而還
果斷放棄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轉而脫離宋江一行人。即便戎馬半生,依舊能夠以最自在的姿態離開,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在不同版本的《水滸傳》中曾有記載,公孫勝最終回山修道并得道成仙。
雖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情并不現實,不過相較于真正回京接受招安的宋江、李逵等人,公孫勝的結局顯然要強過無數倍。
一心想著招安,為國家建立無數功勛以后卻死在一杯毒酒之下,也不知道宋江本人是否真正能夠接受這樣的結局。
天壽星李俊,梁山好漢中排名第26位,憑借一手水中功夫,多次為梁山建功立業。不過也正是因為熟悉水戰的緣故,所以很多人常常喜歡將混江龍李俊與 浪里白條張順等人放在一起進行對比。
如果撇開武藝不說,眾人之中水性最好的應該就是浪里白條張順。在許多讀者心目之中,似乎也是對張順更加喜歡一些。
可事實上,真正理解整個梁山水軍的局勢以后才明白,李俊的聰明才智,并非其他人能夠比較。
其一,無論為梁山做出多少貢獻,李俊從來都不會居功自傲。更多的時候,他都愿意將自己的功勞推給其他人,讓更多的人都得到梁山上層的關注。
試問在職場之中,如果有某一位上司這樣為屬下著想,誰不會為他努力工作呢。
因此,無論浪里白條張順、阮氏三雄還是童威、童猛,都十分愿意聽從李俊的安排。甚至最后在李俊離開之際,童威、童猛兩兄弟,直接舍棄宋江跟隨李俊一同離開梁山集團。
其二,李俊本身的決策能力也并非他人能夠比擬的 。如果說張順、阮氏三雄等人是武藝高強的將軍,那麼李俊就是能夠對整個戰局做出合理決策的統帥。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李俊決定用水灌溉太原城的時候,根本沒有請示宋江等人。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這個行為不夠妥當,可戰場之上的局勢稍縱即逝,如果真的因為對「職場」的擔心,導致貽誤戰機,那李俊也就沒什麼資格成為梁山水軍一把手了。
從以上兩個性格特點便可以看出來,李俊的才智絕對遠超梁山眾多好漢的平均水平。于是在他看到兄弟們死傷殆盡之際,終于下定決定脫離宋江。
與其和宋江一同接受所謂的招安,不如自己憑本事當暹羅國(中國對古代泰國的稱呼)之主,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哪里還需受到朝廷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