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制度下有著專制化統治,皇帝的眼睛里向來容不得沙子,也不允許有人敢公然挑戰皇室的政權。
因此歷史上鮮少有臣子敢給皇帝擺臉色的。而咱們要說的這個人,卻正是那少部分敢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人之一。
據悉,他曾受到皇帝邀請吃飯,結果一餐結束,皇帝便立馬對他起了殺心,原因便是出在他的態度上。
這位大臣正是西漢時期的大將軍周亞夫,而吃飯時生氣的天子便是西漢的漢景帝。
此時的周亞夫已經被免除了職位,在家悠閑生活。漢景帝特意設下此宴席,邀周亞夫前來,其實是想測試他的忠心。
畢竟周亞夫雖是西漢的功臣大將,也為漢景帝坐穩皇位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但他的脾氣太暴躁,為人高傲,還易怒。
漢景帝欣賞周亞夫的才能,希望周亞夫日后能夠好好輔佐新帝,將西漢的基業繼續堅守下去,但他也知道,周亞夫的脾氣必須得改,不然日后一定會造成朝中大亂。
據悉在宴席上,漢景帝故意叫人不給周亞夫筷子,想看周亞夫做何反應。
而當時周亞夫看到桌上沒有筷子,頓時臉色鐵青,指示人去拿。漢景帝便問周亞夫是否是自己安排不妥。
見此,周亞夫立馬起身上前謝罪。漢景帝心下一喜,以為周亞夫在被免職的日子里,學會了壓制自己的性情。
結果還沒等漢景帝說完,周亞夫就轉身自顧自離去,這下臉色鐵青地換成了漢景帝。
看著周亞夫的背影,漢景帝心中暗想,此子太過狂妄,將來必成禍害,實在留不得。
而我們回顧周亞夫的人生,會發現他無論是被免職還是走向死亡,都是因為他的不知分寸,沒有一點君臣的階級之分。
周亞夫身為西漢的大將軍,在匈奴進犯時,誓死守衛西漢的江山,得以打退匈奴大軍,他也因此得到了漢景帝的重用,一路高升,成為西漢的丞相。
竇太后希望漢景帝能夠封皇后的哥哥為侯,漢景帝欣然接受。可周亞夫卻跳出來阻撓,認為這會導致外戚干政,不利于西漢朝政發展。
周亞夫說的話其實不是沒有道理,只是這樣公然拂了皇帝的面子,讓漢景帝認為周亞夫在挑戰他的權威,心中自是對周亞夫多有不滿。
漢景帝想要廢掉太子,改立劉徹為太子,周亞夫依然反對;漢景帝想要獎勵歸順的匈奴將領,周亞夫更是據理力爭,說此舉不妥。
這下徹底惹惱了漢景帝,君臣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
于是周亞夫干脆上書請辭,漢景帝也毫無挽留之意,順勢同意。
周亞夫的逾矩導致了漢景帝的罷免之策,而宴席上漢景帝對周亞夫最后試探機會,周亞夫也沒有抓住。
漢景帝正想著如何用正當的理由處置周亞夫。
剛好聽聞周亞夫的兒子在為父親準備隨葬品,其中包含五百鎧甲裝備。
在西漢,對刀劍的日常使用沒有限制,但是鎧甲一類的作戰裝備只有在戰場上方可使用。
這些胄甲堅硬無比,在戰場上是保命的存在。普通的小作坊是生產不出胄甲的,一般只有
皇室官方讓兵工廠制作,屬于皇家資源,所以私藏甲盾會被視為想要謀逆。
漢景帝借此將周亞夫關入大牢,周亞夫不服,絕食抗議。結果無人關心,周亞夫便活活餓死在了牢中。
皇帝之位向來得之不易,背后是真刀真槍的廝殺。那高位需要踩著無數人的森森白骨才能坐上,才能擁有掌管天下的權力。
像李世民為了當上皇帝,不惜背上罵名也要將自己的手足李建成和李元吉殺死,還逼得父親李淵退位。
武則天為了奪取唐朝的政權,步步謀劃,等到李治死后,才得以翻身建立自己的武周。
武則天上位之后,防止唐氏宗親叛亂推翻武周重建唐朝,硬是狠心將跟唐氏王朝有關血親全部殺死,只留下了和李治生的兩個兒子。
朱元璋從放牛娃一路征戰四方,打下了大明王朝。前半生的戰場拼殺中有許多
出生入死的戰友陪著朱元璋一起走過鬼門關,為明朝的一統出了一份力。
而朱元璋即位之后,怕這些開國功臣將來大權獨攬,威脅到他的社稷江山,他便除掉了所有威脅到自己政權的功臣們。
周亞夫不懂得掩藏自己的鋒芒,肆意妄為,在朝野上下樹敵眾多,最重要的是周亞夫功高蓋主又不知收斂,次次與漢景帝作對,挑戰皇室權威。所以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宴席,但周亞夫卻失了帝心,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