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的民營相聲團體德云社,其公司全名為:北京德云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德云社的演員們經常互相調侃「文化有限」,實際上嚴格來說應該叫「文化傳播有限」,非要調侃一下的話,德云社在文化傳播這件事上也確實比較有限。
有限也就罷了,德云社有些時候甚至還會鬧出文化傳播方面的反面教材來。
德云社相聲演員燒餅(朱云峰)因故不能參加9月15日的廣德樓演出,請同事張九齡替演,然后他通過社交平台向觀眾和粉絲廣而告之。
短短一句話的事兒,燒餅寫出了一段讓人錯誤多到離譜的文字,連錯別字帶標點符號,至少有八處錯誤。
外地行程,被燒餅寫成了「外地形程」,「故請」寫成了「固請」,「笑口常開」寫成了「小口常開」。
至于各種標點符號亂用,那就更不用提了。
看到這種水平的文字,筆者不禁想起燒餅在2008年發的一篇博文,那年他17歲,在博客上寫了洋洋灑灑幾大段文字要PK相聲前輩,不敢說他的文筆有多好吧,至少文字和標點的錯誤都不是特別明顯。
兩相對比之下,感覺2022年的朱云峰比2008年的燒餅文化水平差太多了,這不符合常理,難不成2008年那篇博文是他人代筆?
可能有網友會抬杠,燒餅這不就是一段文字嘛,錯幾個字能有多大毛病?
原則上來講,任何人寫文章都不可避免有錯別字,但像燒餅錯到這麼離譜、錯誤比例還這麼大的確實極其少見,這是其一。
其二,燒餅算是公眾人物,有粉絲也有關注度,他的一言一行都必須考慮到社會影響,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劣跡藝人要在公共空間被封殺的原因,燒餅像文盲一樣的表現會造成非常不好的社會影響,當然要批評。
其三,燒餅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對粉絲和觀眾的公告,解釋自己不能按時演出的原因以及后續安排,按理說是應該帶有一些歉意的,結果燒餅的個人公告卻寫得如此錯誤百出敷衍潦草,這也是不尊重粉絲和觀眾的表現。
其四,燒餅的沒文化表現又一次撕開了德云社所謂弘揚傳統文化的遮羞布,也又一次在「德云社沒文化」的外殼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簡單數數,這幾年德云社都冒出了哪些沒文化的表現。
德云社頂流明星張云雷,連個「再見」都不會寫,皮囊捯飭得挺好看,嗓子練得不錯,可這文化水平實在拉胯,要不張云雷以后在社交平台還是盡量發視訊或發語音吧。
德云社冠軍明星孟鶴堂,作為相聲演員,不認識「美髯公朱仝」的「仝」字,滑稽十足。作為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年輕人,不認識「紹興」的「紹」字,讓人難以置信,你沒學過魯迅的文章,也沒見過黃酒嗎?
德云社新晉明星秦霄賢,作為一名以綜藝節目為主要舞台的所謂相聲演員,秦霄賢連「拍戲」的「拍」字都不會寫,三年級的小學生看了都會不好意思吧。
德云社老人孔云龍,號稱郭德綱「愛徒」,師父師娘的心肝寶貝,師父過生日發祝詞,連個標點符號都不會用,一不小心當了師父的爹,白白占了師父的便宜,鬧出大笑話。
德云社未來尚筱菊,給師爺發生日祝詞時極盡肉麻措辭,卻在短短一句話里寫出多個錯別字,「闔家歡樂」不寫成‘磕家歡樂’,不知道他這是真尊重師爺還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師爺,寫個生日祝詞都這麼敷衍,還能指望什麼。
德云社班主郭德綱,各種書籍填滿了一書房,就是文學功底不見長進,想給外界樹立一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人設,放著簡體字不用非要用繁體字,不料才疏學淺漏洞百出,一句話里用錯三個字,貽笑大方。
等等吧,德云社各種沒文化的表現確實對得起他們「文化傳播有限」的名號。
北京德云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德云社開始在全國范圍走紅,2006年-2022年正好是一個青年從小學到國中,從高中到大學本科畢業的時間段。
也就是說,哪怕2006年的德云社還是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只要認真學習對得起「文化傳播」四個字,到了2022年,德云社也應該具備一定文化底蘊了吧,就算達不到多高的水平,也不至于像燒餅、張云雷、孟鶴堂、秦霄賢、尚筱菊這樣連三年級小孩都不如吧。
德云社班主郭德綱一向以弘揚傳統文化自居,還煞有介事教導徒弟們「相聲拼到最后就是拼文化」,對兒子郭麒麟要求更嚴,據說一個暑假就得背會《二十四史》(四千萬字)
營銷宣傳這樣的表面工作,德云社做得確實不錯,可偏偏徒弟們不給師父長臉,屢屢暴露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實,打臉師父也打臉德云社。
郭德綱先生曾強調過一個觀點「相聲是可以教育人的,藝術作品都可以教育人」,既然郭德綱希望能用相聲教育觀眾,是不是先把徒弟們的文化水平抓一抓啊。
倉廩實而知禮節,錢掙到了,飯圈也有了,也都是公眾人物了,最基本的文化水平卻沒跟上,作品里總是用倫理哏、屎尿屁甚至葷段子,日常生活里更是錯字白字一大堆,這和德云社弘揚傳統文化的形象也不太符合。
「文化傳播有限」這樣的名聲好說不好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