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乃是華夏文明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今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名字也皆是姓氏文化的功勞,所謂的姓氏不僅是姓名的開端,同時亦是華夏文明之精髓的具體體現。
數百個姓氏中每一種都包含著特殊意義,這些漢字并不是隨意創造出來的相反經歷了千百年的歲月沉淀,其中有不少是曾經的國姓或是皇家姓氏。
就比如后世人時常懷念的大唐盛世,李家江山便是唐朝百姓們賴以生存之根本,君王姓李連帶著整個家族的姓氏都被賦予了特殊寓意。
李氏山河作為唐朝建立的基礎,同時也讓唐朝成為了華夏歷史長河中無法復制的一段傳奇,唐朝的傳奇故事用三言兩語沒有辦法說清。
即便如此大唐盛世對封建歷史的影響力依然不減,除去李家人打下唐朝山河之外,像明朝與宋朝的皇家姓氏同樣引人關注數年,足以見得坐上皇位的勝者是哪個姓氏。
整個王朝在數百年后便會對哪個姓氏心生畏懼,一種姓氏之所以會傳承百年后仍舊受人尊敬,其原因就在于這背后擁有歷史底蘊。
這份獨屬于時間流逝才帶來的厚重魅力扣人心弦,絕大多數姓氏僅有一個字罷了,少部分復姓會由兩個字組成,但不論是哪個姓氏皆會變成家族的象征。
團結力量大這句話絕非說說而已,家族產生的能量與個人力量不在同一層面上,所以古人才會那般注重家族姓氏的沿用。
上百個姓氏里面有著常見的大眾姓氏,亦有連尊貴如帝王也不認識的偏僻姓氏。
這種稀奇事發生在百年前的明朝,大明王朝一共存在了百年之久,與大名鼎鼎的唐朝一般明代歷史亦受到無數人喜愛。
明朝時期的君王名氣不遜色于任何朝代的明君,另外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明代時期政府已然決定走出國門。
不似後來那閉關鎖國的政策如此剛愎自用,導致東方文明的發展速度徹底落后于西方列強,明代的社會風氣實際上已經有了包容的趨勢。
朝廷逐漸意識到融合其他文化的優勢很有必要,與此同時對于傳統文化明代朝廷也并未忽略,到了明代百家姓便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存在。
饒是三歲孩童對百家姓這份民族文化的結晶也絕不陌生,百家姓足足將五百余個姓氏記錄在冊,這個數量足夠讓百姓記憶許久。
然而明朝時期的一位狀元郎姓氏居然不在百家姓里,讓當時在位的君王倍感尷尬,畢竟當眾閱讀此人姓名卻敗給了生僻姓氏。
山人自有妙計帝王的頭腦自然不可隨意評估,彼時明朝的主人正是皇帝朱祁鎮,他雖不認識狀元郎的姓氏可這并不妨礙朱祁鎮機智化解困局。
朱祁鎮竟直言為該姓氏創造了讀音,朱祁鎮賦予了該姓氏全新的讀法,朱祁鎮的才華堪稱皇家中人的佼佼者,朱祁鎮都不清楚的字眼平頭百姓又如何能知道。
就算有人真的知道這部分人的數量也不會太多,朱祁鎮用巧妙的方式化解了困境,還讓天下萬民清除了百家姓之外仍有鮮為人知的姓氏。
每一種姓氏可以跨越時空留下來都少不了底蘊的積累,若無文化與歷史作為后盾百家姓必然無法形成一本古籍。
正因如此才讓百家姓變得尤為珍貴,朱祁鎮此舉大大提升了這位狀元郎的知名度,此人的姓氏僅僅只有寥寥三筆,而這三筆寫起來很是簡單輕松。
彡這個字想必大多數人都不清楚怎麼讀,追隨到這個字的起源原來還要早于明朝百年,據說羌族的發展過程中便有著彡姓。
單單是聽著相信也能夠聽出彡姓飽含少數民族風俗人情之感,隨著羌族人慢慢朝向中原人習慣靠攏,本族人的姓氏引來了太多人的關注。
直到狀元郎的橫空出世為知名度本就小的羌族人爭了光,這才讓世間百姓知曉原來東方大地上還有著這樣的家族。
朱祁鎮驚奇于稀有姓氏的出現,同時更會因此驕傲華夏文明的確值得人們繼續深究,里面藏匿的寶藏想來會比想象中多得多。
為彡姓決定讀音期間朱祁鎮深思熟慮了很久,畢竟這個字本來定是有著讀法的,若朱祁鎮貿然賞賜了新的讀音如果與原來的讀法相撞,豈不是讓朱祁鎮的英武名聲為天下人所恥笑。
所以一番思慮過后朱祁鎮終于想出了兩全其美的辦法,朱祁鎮派人仔細追尋了彡姓的起源地。
得知起源地是陜西一帶以后,朱祁鎮便提筆一揮宣布此字有了新讀法,從封建時代開啟后帝王賜姓的例子與日俱增,并且為狀元郎賜姓不會落人口實。
皇帝看到青年才俊這般光風霽月,龍心大悅決意賜姓實屬人之常情,朱祁鎮下旨后百姓們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姓氏。
朱祁鎮到底認不認識此字變得不再重要,狀元郎的本名叫做彡茂,經過朱祁鎮的改動名字變為了陜茂。
從此后羌族的這個姓氏真真正正地走出了民族之門,封建時代結束可屬于姓氏文化的過往仍延續著,現在彡字的讀音已徹底向朱祁鎮看齊。
是朱祁鎮用恰當的方式讓這個字再入大眾視野,可以說沒有朱祁鎮或許彡字能否遺留下來都要另說。
人們熟知的彡基本都是因朱祁鎮的功勞才誕生的讀法,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為是朱祁鎮賦予了彡字的新生命。
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極有必要,不過與新時代相融合進行二次創新同樣關鍵,墨守成規在發展迅速的高科技社會不再適用。
朱祁鎮面對生僻字沒有下意識掠過棄用正是照顧到了這兩種原因,百家姓絕不能因時間的流逝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相反百家姓背后代表著厚度極深的華夏文明,老祖宗的智慧結晶證明著漫長的歲月變遷,是時間給予了百家姓文化那種濃厚的歷史氛圍感。
銘記歷史與創新傳統文化二者之間并不沖突,朱祁鎮的舉動為后世人處理老舊文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借用魯迅先生曾說過的那句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來當作融合新舊文化的辦法非常合適,此舉恰好可以在新舊文化中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