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幾乎都有疑心病,他們不允許有臣子勢力過大,更不允許臣子們官官相護,結黨營私。
但奇怪的是,清朝時期名臣李衛養了一個百萬人的黑幫,文武百官都很忌憚,為何雍正卻對此視若無睹。
在許多影視劇中,李衛的出身都比較低下,但這其實與歷史并不相符。
歷史上真實的李衛,出生在清朝的一個富貴人家,他的父母為了給他一個光明的前程,通過「捐官」的方式讓他當上了員外郎。
本以為這種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公子哥,會荒淫無度、吃喝玩樂,沒想到李衛卻在其位謀其職,心系天下百姓, 體察民情,成為了雍正的寵臣。
最初的李衛,主管銀庫,任職中他發現有一位親王的手下經常貪污公款,之后他便多次勸誡這位親王管好自己的部下,沒想到這個親王不僅不收斂,還一副「你能奈我何」 的嘴臉。
可惜李衛不吃他這一套,你是親王又怎麼樣,貪污也得吐出來。不久后李衛就在最明顯的地方張貼了這位親王的「光榮事跡」。這次行動后,為了自己的臉面,親王中再也沒有出現貪污事件。
一個公子哥不巴結強權還恪守本分,這不禁讓雍正對李衛刮目相看。彼時的雍正也明白,要守江山,就必須培養自己的親信,而這些人背景不能過大,李衛這樣的人就是最合適不過了。
于是李衛開始在官場上步步高升,從員外郎到云南鹽驛道,再到布政使,浙江巡撫。李衛搖身一變,成了雍正皇帝的寵臣,他也一直身居要職,管理鹽政,稽查私鹽。
擔任云南鹽驛道后,他更是兢兢業業。清朝時期,鹽稅是充實國庫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可以說鹽稅幾乎占到整個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
如此重要的地位,就注定了朝廷一定會嚴厲打擊走私鹽的商販,尤其是云南地區私鹽盛行。
當時的李衛上任后便開始整治市場風氣,將一些無作為和腐敗的官員通通拉下馬。
李衛的這一行為也讓雍正更加賞識他。要知道云南地區私鹽販子早已猖獗了很久,朝廷并不是沒有派官員整治,只是那些官員大都只做表面功夫,不敢真得罪了那些地方官吏。
只有李衛敢打擊私鹽販子,懲戒那些黑暗勢力的保護傘。在稽查私鹽的過程中,李衛還多次收編當地的黑幫手下。
久而久之,他竟然有了一支百萬人規模的黑幫小隊,這也是他以后打擊私鹽販子最強有力的武器。
這支黑幫小隊被稱為「漕幫」,是李衛的精銳部隊,按道理講以雍正多疑的性格,自然不會允許朝廷官員私自屯兵,為何李衛可以呢?是因為李衛隱藏的好嗎?
事實上,雍正早已知曉了李衛的「漕幫」,并且在許多大臣上書嚴懲李衛后,他還是選擇視若無睹,甚至放任李衛將這個黑幫發展壯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漕幫」成立,是雍正授權的結果。最初李衛組建黑幫時,就已經上書詢問了雍正的意見。 考量后雍正予以批準。
這個行為可以說一舉兩得,首先它可以打擊各地走私鹽的販子,讓國庫更加充盈。成立一支這樣的幕后部隊可以「以暴制暴」,讓那些走私鹽的「亡命之徒」棋逢對手。
其次,這支黑幫表面上看起來是李衛的兵,實質上是雍正的兵,屬于官方打手。培養黑幫這種事情不能是皇帝所為,而李衛的出現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外人都以為李衛有不臣之心,他們不會想到這個事情是皇帝授意,這樣既保全了皇帝的名聲,也為皇帝多了兵力。
第二點,就是李衛的家世清白,深得雍正信任。自古「伴君如伴虎」,皇帝疑心病十分嚴重,同期的年羹堯大將軍,就因在朝中培養自己勢力,結黨營私而被處決。
反觀李衛,只是一個普通的公子哥,與皇親國戚沒有任何關聯,且他的家庭只有他一人入朝為官。
這樣的身世對皇帝來說就是最干凈的背景,再加上李衛為官后殫精竭慮,心系天下黎民百姓,所以雍正自然很信任他。
第三點,「漕幫」還可以幫皇帝在各大碼頭打探消息,充當皇帝在地方的「耳目」。一些遠離朝堂的地方官吏如果出現貪污行為,「漕幫」就會挺身而出,將這一信息上報給皇帝。
如此多的「漕幫」武夫,僅憑李衛一人之力自然無法養活,這其中必定有皇帝的支持。
既然是皇帝出資培養的部下,雍正又怎麼會因此降罪于李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