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須待七年期」,意思是需要足夠長的時間,才能了解一個人的稟賦人性。
最近陳霄華風波席卷網絡,根本原因不是他多麼出名,而是他就職于德云社這家公司,德云社的班主郭德綱恰恰是爭議人物。
事情的發展很有意思,本來是陳霄華犯了錯誤,現在某些彈冠相慶的網友,把矛頭對準了德云社,以及郭德綱,這種行為本身就是非理性的。
有些職業黑德云社的自媒體作者,更是連發數篇批評文章,從師徒父子關系的破裂,到對徒弟的雙標,從郭德綱的欺師滅祖,到對退出徒弟的趕盡殺絕,洋洋灑灑的胡言亂語。
總而言之,這些文章得出的結論就是,因為陳霄華是郭德綱的徒弟,因此問題的責任必須完全由師父來承擔。
真是智商堪憂的自媒體人,如果按照「連坐」來看,為什麼不批判陳霄華的父親「教子無方」呢?陳霄華拜師以來,郭德綱有這個「辯才須待七年期」的時間嗎?
「云鶴九霄」四科之中,云字科目前還有十三人,郭德綱認識這些徒弟的時候,時間相對富裕,有足夠的時間來親自培養。
到了鶴字科,從郭德綱作序,曹云金的自傳《金生金事》里可以看出,曹云金承擔了徒弟的開蒙工作,當年的這位云字科大師哥,還是相當的盡職盡責。
到了九字科和霄字科,隨著德云社的業務越來越多,郭德綱不斷跨界,教學工作由總教習高峰負責,老郭一年都沒有機會給徒弟們上一次課。
想想現在如日中天的張九南,當郭德綱帶著陳佩斯和英達,以及攝影組到小劇場時,他激動得連連失誤,晚上發微博稱,這是師父第一次聽他說相聲。
九字科尚且如此,何況霄字科?陳霄華進入德云社這麼多年,和郭德綱單獨交流的機會,基本上等于零。
德云社演員加工作人員上千人,即使郭德綱能耐再加十倍,也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的程度。
本來是陳霄華的問題,最后受到批判的是郭德綱,搞不懂到底邏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