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今天的文章前,我有一個靈魂拷問:你真的會抱狗嗎?
我能想象到此時你嘴角勾起的弧度和內心的不屑「呵呵,不就抱個狗嘛,誰不會」。
也對,只要是養狗的朋友不太可能連自己的狗都沒有抱過,畢竟親親抱抱舉高高才是有狗一族的日常。只是抱狗的姿勢千萬種,你有沒有想過,在你抱狗狗的時候它是不是舒服呢?
仔細觀察了一下,身邊養狗的朋友抱狗的姿勢主要有以下幾種:
嬰兒式
不得不說,狗狗呆萌的樣子有時候確實非常像個小嬰兒。所以很多鏟屎官都喜歡用這個姿勢來抱狗,但這個抱狗姿勢并不正確!
我們都知道犬科動物有蜷縮身體保護腹部以增加安全感的習慣,而嬰兒抱則違背了狗狗的天性,使狗狗「被迫」露出柔軟的腹部,這會讓一些敏感的狗狗因為缺乏安全感而產生不適反應。
另外,這個姿勢其實會對狗狗的腰部脊椎產生比較大的壓力,久抱會讓狗狗產生不適感,有些狗甚至會掙扎反抗這個動作。
腋下托舉式
這種抱姿也是鏟屎官們非常喜歡用的姿勢,之所以常用,是因為這個姿勢是舉高高的標準姿勢,不用這個姿勢還怎麼舉高高?
但是,舉高高這個姿勢對一些四肢比較纖細小型犬和體重較重的大型犬來說,是一種傷害。這樣的姿勢會讓狗狗的肌肉和韌帶都處于緊張狀態,非常容易導致上肢骨折和肩膀脫臼,而且這樣的抱法甚至會對狗狗的消化道造成壓力。
還記得上一季《向往的生活》中節目組公布的一張劇照嗎?被網友們瘋狂吐槽四位男嘉賓抱狗姿勢實在太差了!
屁屁托舉式
有一段時間這個姿勢大受追捧,甚至一度成為「網紅」抱法。單手托住狗狗屁股,讓狗狗靠著手臂蹲坐在手上,鏟屎官瞬間化身托塔天王李靖……
然而這種抱法,一是受力面積小,非常不穩,狗狗稍一亂動就有摔倒的風險;二是狗狗前肢不受力,身體的重量全部壓在脊柱上,且為了保持平衡,狗狗需要微弓著身子,長期如此,會對狗狗的脊柱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類似訓練狗狗直立行走的影響。
拎脖式
見過不少粗狂的鏟屎官喜歡拎狗狗頸部皮膚,甚至不少人認為狗狗脖子后面的這一塊皮膚是沒有痛覺神經,揪了也不會感到疼痛,事實真的如此嗎?
大部分狗狗的脖子四周確實有一些多余的皮,幼犬會更明顯,這是為什麼呢?照顧過幼犬的鏟屎官可能見過,母犬想要移動幼犬的時候通常會咬住幼犬頸后的頭皮來移動它們;當幼犬不聽話時,母犬也會通過咬幼犬頸后皮膚來教訓它,而不擔心傷害到幼犬。
聰明如你看到這一定明白了,狗狗頸后的皮膚確實是用于保護最脆弱的頸部,但這并不代表每只狗狗都可以這樣拎。
像一些體重較大,骨架分布密度較高的犬種,比如法斗、英牛、柯基等犬種其實都不適合這樣抱。
曾經台灣某寵物醫院就收治過這樣的病例:一位鏟屎官發現自家柯基在房間里亂尿,就習慣性抓著狗子后頸皮膚把它拎到另一個房間,結果等鏟屎官收拾完狗狗的尿后,發現狗狗脖子后面腫了一個大包,到寵物醫院檢查結果是長期拎頸部皮膚導致的皮下血管出血……
說了那麼多,問題來了,究竟怎樣才是正確的抱狗姿勢呢?
正確的抱狗姿勢應該能讓狗狗感覺到舒適且有安全感,盡量做到三點原則:身體放平、腹部朝下、避免懸空或不受力。
小型犬因為體重較輕,可以選擇的余地較多,比如一只手托住狗狗的后腳,另一只手托住狗狗胸口,慢慢抱起,讓狗狗能保持平衡,像這樣:
或者手臂環繞在面前形成一個平面,讓狗狗舒適地趴在你的手臂上,一只手順勢托住狗狗的屁屁,另一只手托住狗狗腋下,防止狗狗摔下,像這樣:
也可以像《向往的生活》里,張子楓妹妹那樣雙手環繞,讓狗狗可以趴在你的腿上,像這樣:
至于大型犬,因為自身體重較重,體型又比較大,選擇的姿勢其實沒有那麼多,想要抱它們,大多數鏟屎官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在你有足夠力量抱它的情況下,可以試著像這樣抱起它:
狗狗不會說話,難不難受沒有辦法直接告訴我們。但作為主人,我們不能拿無知當真愛,更不能因為自己無知對它們造成了傷害才追悔莫及。最后我想說,如果不是非抱不可的情況,盡量不要抱狗,不管什麼樣的抱狗姿勢其實對狗都沒有什麼好處,沒病沒災的情況下,請允許它們用自己的行為模式處置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