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不少人將諸葛亮與周瑜進行對比之后,都會不由自主地看輕周瑜。
可正如蘇軾所言,真實歷史上的周瑜,其才智、能力以及個人魅力,遠超人們想象。
而飽受后人爭議的氣度方面,也絕非小說之中的描繪,被諸葛亮活生生的氣死,甚至說出「既生瑜,何生亮」這樣的氣話。
不過周瑜早逝這倒的確是事實,《三國志》中記錄,年僅三十六歲時,周瑜在整裝取蜀的路途中病逝于巴丘。
那麼在周瑜英年早逝以后,貌美如花的小喬和誰度過了下半生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周瑜離開以后的日子里,再沒有其他人能夠闖入小喬的內心。
史書記載,周瑜出生于三國時期的世家大族之中。他的堂祖父、堂叔都曾經官居漢朝太尉,而他的父親也曾經擔任洛陽令。
僅從這一點來說,周瑜在那個年代的社會地位,就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生活,所以周瑜的見識也絕非一般人能夠比較。
《三國演義》中講述了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那麼真實歷史之中,周瑜是否真的是十分小氣的一個人呢?其實答案并非如此。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孫策被仇家刺殺身亡以后,他給孫權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內政方面的事情詢問參考張昭的意見,對外的軍事主張和戰略思想,則主要參考周瑜的意見。孫權繼位以后,也的確遵循了兄長的囑托,對周瑜和張昭兩人十分看重。
張昭還好,無論年齡還是能力,都讓眾人信服。可當時的周瑜作為一個年僅只有二十幾歲的小將軍,并且在軍事方面也還沒有完全展現出自己的天賦,自然會有許多老將十分不服。
尤其是早年間跟隨孫堅一同創業的將軍們,那時候周瑜甚至還沒有出現在東吳集團之中。
面對這樣的情況,孫權一旦處理不好,很有可能導致東吳集團發生嚴重內訌,索性直接將這件事情丟給周瑜去處理。那麼周瑜最終取得的成果是什麼呢?
以程普為首的老將們無論如何反對周瑜、想辦法「惡心」周瑜,周瑜都始終保持謙遜大度的大將風采,最終讓程普等人折服。
固執如程普也在人前表示:
「與周公謹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和周公謹交往的時候,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由此可見,諸葛亮想要氣到周瑜,根本就不現實。
那麼周瑜去世以后,貌美如花的小喬又和誰渡過了一生呢?無論在《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之中,對于大小喬的美貌都做了細致的描繪。
因此,小喬如果想要改嫁的話,應該很簡單。即便出于對周瑜的尊重,東吳軍隊之中沒有人會直接娶小喬為妻子,民間也一定會有許多人對小喬展開追求。
然而和周瑜相處數年,小喬的心中早已裝不下其他人。更重要的是,曾經身為周瑜的妻子,如今又如何能夠看得上其他人呢?
如果說對于男性將軍、將領來說,與周瑜相處若飲酒醇的話。那麼在女性眼中,就是巴不得曲有誤,以便周郎顧。
這個故事其實很簡單,指的就是當時周瑜本人十分精通音律。即便酒過三巡,也依舊能夠聽出樂曲之中的一些錯誤。
為此,不少女子就故意裝作不小心將曲子彈錯,以便于周瑜能夠循聲朝著她們看去。由此可見,周瑜的個人魅力究竟有多大。
盡管小喬也同樣是三國時期難得的美人,但在她的心里,也早已被周瑜的風采深深吸引。所以無論別人花費怎樣的心思討好自己,以求迎娶自己,小喬始終不為所動。
更關鍵的是,如果讓這些人和周瑜進行比較,實在找不出任何能夠打動自己的地方。
相關史料記載,小喬曾為周瑜生下兩子一女。周瑜去世以后,小喬的余生便一直照顧著這三個孩子。
直到十多年的時光過去,看著逐漸年長的子女,小喬終于放心地去追隨周瑜。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至此也終于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