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劉邦、楊堅以及朱元等,為了國家能夠穩定,都進行了除掉功臣的動作。
不過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帝王,他建立國家之后沒有大開沙戮,僅用了一杯酒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這位帝王就是趙匡胤,他的善良之舉堪稱后世之楷模。
說起「杯酒釋兵權」,有人將其評論為中國歷史上「十大陽謀」之一,這一點確實不過分。
公元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事變「黃袍加身」,篡奪了后周政/權,成為了皇帝。隨后趙匡胤帶著人馬南征北戰,最終平定所有叛亂,使得大宋王朝得以安穩。
這里值得注意,按照正常的思維,趙匡胤奪取后周政/權之后,一般要鏟除那些依舊效忠于后周的大臣。這麼做不僅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震懾效果,又可以直接鏟除異己,還可以任命自己的心腹接替這些人的職務。
我們看,這簡直就是一箭三雕的好事情。
可趙匡胤沒有這麼做,按照《宋史》的記載,趙匡胤不但沒有責怪這些大臣,反而因為他們都很忠心而給出了表彰并委以重任。 趙匡胤用自己的善良和大度征服了這些人,使得他們由黑轉粉,成為了趙匡胤的鐵桿粉絲。
當然,對于那些非常頑固之人,趙匡胤也使用了雷霆手段。比如后周的李筠以及李重進兩位猛將,他們連續拒絕了趙匡胤的招降之后,還聯合起來出兵反叛。奈何此時的趙匡胤已經收服人心,不到1年的時間后周的兩位猛將就被擊敗。
趙匡胤心善,派兵平亂時千叮萬囑,擊敗叛軍之后不要隨意沙戮,若能抓獲叛將,也要以禮相待。可惜李筠兵敗之后不想投敵,自我了結。另一位叛將李重進也是一腔熱血,不惜戰至一兵一卒,最后也是兵敗倒下。
對于二人的離去趙匡胤還曾感慨一番,頗有「我不動伯仁,伯仁卻因我而去」之情。
叛軍已定,天下臣服,趙匡胤再次陷入苦惱。想當年他也僅是一個「殿前都點檢」,雖然是禁軍的最高統帥,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能成為皇帝。
如今天下初定,若再次出現一個「黃袍加身」,豈不是又要掀起一場血雨腥風?
接下來的劇本該怎麼寫,是效仿漢高祖劉邦除掉功臣,將翻覆的危險降到最低?還是繼續發揮自己的善心,放過這些出生入4的兄弟?
思來想去,趙匡胤還是覺得加強中央集權非常重要,同時他也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所以歷史「十大陽謀」之一的「杯酒釋兵權」就這樣誕生了。
公元961年,當時的趙匡胤已經控制了全國的局面,接下來就要整頓政務,加強中央集權。期間趙匡胤麾下著名謀士趙普多次提醒他要防止「陳橋事變」的再次發生,趙匡胤也覺得很有道理。
這一年的7月9日,晚朝結束之后,趙匡胤邀請一些重要將領在御花園中飲酒。一來是暢談未來計劃,二來是敘舊。其實查閱被邀請的名單后會發現,前來赴宴之人,基本上都是禁軍的高級將領。
這里必須要重點說明。五國十代時期,和春秋戰國有些相似,地方藩王輪番上陣,都想當皇帝。其中天雄軍節度使郭威的勢力日益強大,他發現后漢皇帝想要派兵圍剿自己,于是他先下手為強,除掉后漢帝后建立后周。
經過這些之后,郭威發現節度使的權力太大,于是他訓練了一支擁有13萬人的禁軍供他對抗這些節度使。 不過對于禁軍,郭威只看戰斗力,而忽略了禁軍的權力。
換句話說,節度使雖然有隱患,但也只是外部原因,而禁軍若反叛,那將是毀天滅地一般的存在。所以趙匡胤成為禁軍統領之后,才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后周政/權,成為了大宋的開國皇帝。
如今同樣的問題擺在了趙匡胤的面前,他必須解決禁軍的問題,所以這次他才邀請了所有禁軍高級將領前來赴宴。
這些禁軍將領和趙匡胤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所以酒宴之上大家都不拘謹,有啥說啥。
不過就在大家聊得正開心時,趙匡胤卻嘆了口氣,說自己最近夜不能眠。眾將領聽了以后很是疑惑,如今天下初定,雖然有一些煩心事,但也不至于夜不能眠吧。
于是大家就開口詢問緣由。
趙匡胤說道:「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事,就是擔心部下會反叛自己。「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明白了趙匡胤的意圖,氣氛也從之前的和諧融洽而變得凝重起來。
禁軍統領石守信,他是趙匡胤的結拜兄弟,也是宋朝的開國功臣。所以他早就想到了自己或許會有「走狗烹」的結局,于是他率先開口問道:「那我等該如何去做?」
可以看出,石守新還在掙扎,希望皇帝可以不動自己。沒想到趙匡胤不僅不對付他們,還許給他們榮華富貴甚至還要結為姻親。但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交出兵權。
聽到這個回答之后,眾人剛才緊繃的心算是放下來了。不僅能活著,還可享受榮華富貴,這絕對是天大的恩賜。眾人趕緊磕頭謝恩。
就這樣,趙匡胤又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禁軍的統治權。
然而趙匡胤千算萬算,連結拜兄弟都算進去了,卻唯獨漏算了一個人,他的親弟弟趙匡義,也就是沒有把家臣算進去。
時間來到15年后的公元976年,當初趙匡胤拿到了禁軍的兵權之后馬上將其分解為了3份,分別由3個部門掌控。如此一來,即便是禁軍鬧騰,也不可能反了天。
不過這一年的冬天,趙匡胤和弟弟在寢宮之中喝酒,不久之后房間之中就傳來的爭吵的聲音。
按照史書《宋史·紀事本末》的記載:
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晉王光義,囑以后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俄爾帝崩時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見晉王愕然。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燭影斧聲」。
趙匡胤生病后讓弟弟前來密談,期間趙匡胤拿著斧頭指責弟弟要「好為之」,結果第二天趙匡胤就倒在萬歲殿內,緊接著弟弟趙光義就成為了皇帝。
可以看出,整件事情透露著陰謀的味道。要知道,當時趙匡胤正值壯年,雖然生病也不至于暴斃。而且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不僅已經成年而且優秀,怎麼就傳位給了自己的弟弟?
其實翻看《宋史》會發現,后蜀國主孟昶、南唐國主李煜、吳越國君錢俶等等,都在投降北宋后被趙光義下毒除掉。
所以許多人相信,趙光義用了同樣的手法除掉了自己的哥哥,奪取了皇帝的寶座。
雖然這僅是猜測,人們至今都沒有趙光義除掉哥哥的直接證據,但從前后發生的事情來看,趙光義絕對逃不了干系。
所以回到開頭的那句「善心是從不失敗的投資」,放在帝王之家確實不妥。趙匡胤千算萬算,最終算漏了自己的弟弟。或者說,趙匡胤心地善良,他不相信弟弟會反叛自己。
可結果正是因為自己的善良,使得自己被除掉,江山也被奪去了。
參考資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