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滿清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文臣和漢臣,張廷玉在晚年時,曾被乾隆下旨抄家,共得白銀36萬兩,而以滿清例律而言,官吏貪污千兩以上就會被處斬。
然而張廷玉不但沒有被乾隆治罪,反而被其夸贊「為官清廉」,并且在他死后,乾隆仍然讓他配享太廟,這怎麼看都有些匪夷所思。
實際上,張廷玉能夠配享太廟,主要還是因為雍正的緣故,不過,張廷玉去世的時候是乾隆二十年,所以能夠順利進入太廟,也有乾隆的功勞,畢竟他曾有過取消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行為。
張廷玉雖在康熙朝為官二十余年,但真正讓他飛黃騰達的卻是雍正。雍正登基后,因九子奪嫡的緣故迫切地需要大力培養自己的勢力以穩固皇位,張廷玉便是被雍正選中的人之一。
雍正為何選擇張廷玉?這其中有很多個原因:
其一為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是雍正的老師;其二為張廷玉因過人的學識而被雍正看中;其三是因為張廷玉在康熙朝為官二十余年,清正廉明,從無不良之風。
張廷玉在雍正朝中的地位相比于康熙朝更上一層樓,雍正登基不足一月,便升其為禮部尚書,不久后又命其擔任諸位皇子的老師。
深受雍正器重,張廷玉自然也不負皇恩,屢次為雍正籌謀劃策分憂解難,為此殫精竭慮。比如雍正初年,因為西北邊境對準噶爾部的軍事行動失利,導致雍正頗為心急。
張廷玉為此每日都在宮中同雍正分析軍情、指授方略,甚至到了夜不歸家的地步。
雍正七年,紫禁城內始設軍機處,張廷玉作為第一代軍機大臣,為此后軍機處百余年的運作,制定了完備的規章制度,這對滿清的政治制度的確立,是一項卓越的貢獻。
在整個雍正一朝,張廷玉無論是在政事還是軍務上,都對雍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雍正很多重要的政策在頒布前,都會請教張廷玉的意見,可見他在雍正心目中的份量之重。
雍正十三年,張廷玉被雍正委任為顧命大臣,雍正還并寫下遺詔,內容為「張廷玉逝后讓其配享太廟」。
正是因為雍正的這道遺命,才讓乾隆無法取消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榮譽。張廷玉也得以成為滿清近三百年歷史中,唯一一位享此殊榮的文臣和漢臣。
如果說張廷玉在雍正朝時,是朝廷的肱股之臣的話,那麼到了乾隆時期,張廷玉的地位就是朝廷中的文官之首,真正做到了位極人臣,當的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乾隆繼位后,每逢出京,比如拜謁皇陵等事務,均會命張廷玉留守京城總覽處理一切事項,此后多年皆是如此,甚至有時乾隆還會將張廷玉留在宮中過夜,如此殊榮可見一斑。
在乾隆初期,張廷玉還是深受乾隆器重和重用的,不過隨著張廷玉逐漸年老,他和乾隆之間也因為一些事故而產生了間隙,後來甚至被乾隆罷去了配享太廟的資格。
那是在乾隆十三年,此時的張廷玉已經七十六歲了,深感年老體衰的他為此上疏請辭,但乾隆拒絕了,翌年冬張廷玉再次請辭,這一次乾隆終于同意了。
不過張廷玉在謝恩時,卻因為擔心自己百年后無法順利進入太廟,因此向乾隆討個憑證,乾隆雖然不悅但仍于次日手書諭旨,命人送抵張廷玉府上。
張廷玉收到諭旨后,命兒子張若澄進宮謝恩,乾隆因張廷玉并非親自前來而惱火,遂下旨命其進宮面諭,由傅恒傳達。
然而還未等到諭旨送達,張廷玉便出現在了乾隆面前,這不就是明擺著軍機處有泄密?
後來查明這是因為軍機大臣汪由敦泄露的,因為他是張廷玉的學生,此事使得乾隆下旨剝奪張廷玉的伯爵之位,還和大臣商議取消其配享太廟的殊榮,此次請辭自然也被作廢。
但是張廷玉實在是太老了,老到幾乎走不動路了,因此不久后第三次請辭,這使得本就因為皇長子永璜去世而悲傷不已的乾隆徹底震怒,乾隆隨后命人將一份配享太廟的大臣名錄送給張廷玉,命其自省。后又下旨罷免了張廷玉的配享資格,張廷玉因此免于治罪而致仕歸家。
這還不算完,張廷玉后又因為親家朱荃坐罪而受到牽連,乾隆下旨抄其家,所得白銀達36萬兩之巨,七十八歲的張廷玉晚年遭此變故,生活非常艱難。
但是這36萬兩白銀并沒有讓乾隆下旨治張廷玉的罪,因為這些財寶均是御賜之物,是張廷玉在為官多年中逐漸積累而來的,其中以雍正的賞賜最多豐盛。
也就是說張廷玉的這些家產,沒有任何的貪污成份,都是血汗和付出換來的回報,而且皇宮中對于皇帝賞賜臣子的財寶是有著詳細記錄的,只要拿出記錄加以核對,便可知道張廷玉并無受賄,也因此乾隆才會贊其為官清廉。
五年后,八十四歲的張廷玉病逝于家中,乾隆聞訊后思緒良久,最終還是決定遵照父親雍正遺命,讓其配享太廟,但張廷玉對此就不得而知了。
實際上,乾隆帝當初免去張廷玉配享資格時,并不是十分堅定的,否則他又怎會將一份大臣名錄交給他讓他自省?直接下旨不就行了?何必多此一舉?
以張廷玉本身對于清廷的貢獻而言,他是有資格配享太廟的,乾隆的舉動,更多意義上是對晚年張廷玉「居功飄忽」的一種敲打和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