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時間的長河里,各朝各代相繼出現之后又覆滅。這樣生生流轉,循環不止。但是他們的結局總是相同,就好像秦王的阿房宮一樣:「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當一切塵歸塵,土歸土,橋歸橋,路歸路。所留存下來的也就只有那些史書和遺跡。只有從這些當中才能窺得當日一絲的輝煌和宏偉。
所以中華文化的流傳要依靠史書,有史可依才更有說服力。在周朝以后的歷史,都沒有問題全都有著詳細的歷史記載,盡管有些地方差幾年,也都是可以原諒的,但是在周朝之前的歷史,夏商周時期卻沒有詳細記載過。這也就在中國歷史研究造成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只有三千年的歷史記錄。
司馬遷曾經在《史記》中說過,他看過許許多多的黃帝以來的文獻,但是時間年份的標注都不是很清楚,有的年份很混亂,所以他并沒有使用文獻中的時間,而是只把一些著名的事件記錄了下來。
這樣就造成了《史記》中最早的時間記載是出現在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而共和元年之前的時間都沒有記載。這樣就導致現代學者對夏朝的研究沒有史書可以參看,也就無從研究。
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有很多人開始對夏朝的存在產生了懷疑。雖然有一些上古流傳的故事作為支撐,但是沒有歷史記載總歸是難以讓人信服。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大禹治水等故事的真實性。甚至是懷疑大禹可能不是人,是一個天神。
正在這樣一個眾說紛紜的時期,看熱鬧的使勁反駁夏朝的存在,而學術專家有苦于沒有研究材料無從考證研究。甲骨文的出現仿佛為整個中國的夏朝歷史研究者帶來了一絲希望的光亮。眾所周知最早的紙張出現在西漢末年,更別提夏朝會有紙張,所以他們想要記錄文字就必須借助其他的載體,動物的骨頭以及龜甲成了最原始的載體。
所以甲骨文上所記載的很有可能就是夏朝的事情。于是我們國家成立了夏商周斷代項目開始進行系統的研究夏商周的歷史,并且希望給出準確的《夏商周年表》。經過漫長的探索過程和各方專家的一起努力,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年表》正式發布了,這是我國迄今最具科學依據的古代歷史年表。
這個年表為我國公元前841年以前的歷史建立起1200余年的三代年代框架,夏代的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始年為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殷為公元前1300年,周代始年為公元前1046年。
然而國外的歷史學家針對《夏商周年表》提出了很多的質疑,他們聲稱就算是有時間年表,但是找不到一點遺跡,那也像是沒有年表一樣,根本就不能算數。斯坦福大學退休教授倪德衛更是在《紐約時報》撰文稱:「國際學術界將把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撕成碎片!」
二里頭遺跡的挖掘工作給了我國學者一些理論上的支持,1959年我國著名史學家徐旭生在對二里頭遺跡進行實地考察的過程中發現其實這就是商朝最早的城都,因為其中發現了很多文物青銅器, 經過碳十四檢測法,確定了是距離今天有4000多年的歷史,大約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相當于夏朝存在的時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挖掘工作中從未出土夏朝文字的文物,十分遺憾這個想法被當時的國外學者否定了。
在證明夏朝存在的過程中,還有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在記載夏朝時期的古書上,人們找到了一個說法叫做「天再旦」。意思就是說,太陽在剛剛要升起來的時候,突然被什麼東西遮住了,仿佛天黑了一般。但是沒過一會天就又亮了起來。
根據古人的這個記載,學者專家們猜測很可能是日食造成的,于是就有天文學家開始推算夏朝時期到底有沒有日出的時候日食的現象,經過推算還真的有。但是這個結論還是被否定了,因為就在日出的時候,有一塊巨大的云遮住了太陽也可以造成同樣的效果。
在貴州民族大學有一個副教授叫做王長城,他對夏朝的存在做出了自己的判斷。根據他的分析說:夏朝是毫無疑問曾經存在的,但是他并不在中國境內,而是在巴基斯坦旁遮普邦創建了哈拉帕文明,也就是史學界廣為流傳的天竺大鳛帝國。
王副教授說:「哈拉帕文明就像一個巨人,一頭挑著廣漢的天竺大鳛帝國都城(夏朝的東亞大西南部分),一頭挑著古埃及法老王國(夏朝的北非總部)。當其中一個帝國或王國滅亡,挑子失去平衡,哈拉帕文明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等待它的命運就是荒蕪的蔓草。」
關于這個觀點十分的大膽,但是卻很少有人認同,畢竟聽起來就十分的不可信。根據王副教授的說法,我們的祖先是來自遙遠的巴基斯坦,那麼我們的祖先是外國人。而且他們是如何在這麼遠的距離長途跋涉而來到達中國的呢?況且并沒有什麼史書記載,我們的祖先經過長途跋涉才到達中國。
有人覺得這個觀點根本是無稽之談,關于夏商時期的傳說有很多,其中大禹治水就十分經典,根據記載那個時候中國到處都發洪水,而發洪水的地方無外乎黃河流域附近,只要在黃河流域上下游研究排查,總能找到點什麼痕跡。根本沒有必要這樣費時費力的研究古代存留下來的書籍,況且書籍記錄也并非全部都真實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