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末年,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在朝堂上占據了數百年的高位的世家大族不得不放下自己經營多年的產業,丟棄都城,帶著皇帝逃到了南方,將中原大地和無數的百姓留在了異族人的鐵蹄下任其蹂躪。
從此后,天下動蕩,中原四分五裂,短短百余年就出現了出了數十個政權,兵戈不休,哀鴻遍野,漢族的高層無力回天,只能終日頹廢,沉溺于清談美酒之中。
或許是建安遺風仍未消退,也或許是「國家不幸詩家幸」,在這個動亂的時代中,漢族涌現出無數的風流才子,為我們后世留下了許多令人遐思的逸聞,南齊的張融就曾有過一則「瘦馬求官」的趣聞。
張融字思光,南朝齊國人,出身世家大族,父親張暢曾經是會稽太守,張融也自小就聰明過人,不到二十歲就以詩文妙絕而聞名于世,大家都夸他詞藻華美,用典辛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因為自身的才華和家族的蔭庇,張融很快就踏上了仕途,但是他在廣場的路并不像他前半生那樣一帆風順,只因當時南齊還保有著魏晉遺風,盛行著以貌取人的風氣。
可張融相貌之丑是能載入史冊的,稱其「形貌短丑,行止怪誕」,所以他入仕多年,還是個小官。
新安王劉子鸞的母親殷淑儀過世時,大家為了討好他,都紛紛獻上了大筆錢財為殷淑儀做法會,張融不愿意同流合污,就只出了一百錢。
皇帝聽后很不高興,但是又不好因為他出錢少就找茬,只好以給他增長俸祿為由將他貶出京城,外出做官。
送別的時候,堂叔張永安慰他不要沮喪,聽說朝廷很快就叫他回來。張融幽默地回答:「不怕他們不叫我回去,就怕以我的性格回去了,也很快又要出來了。」一行人都哭笑不得。
雖然當著人的面自我調侃,但是渡海赴任之時,望著一望無垠的海面,張融還是覺得激憤,于是大筆一揮,文思泉涌,寫下了《海賦》,文辭詭異激烈,讓人一讀便有凜然之感。
或許是文筆能夠通神,張融寫下這篇《海賦》不久,海面上就波濤洶涌,狂風如驟,張融絲毫不懼,反而笑曰:「若是不幸,咱們船上的干魚算是回了家,我們這些新鮮的肉脯是要去哪里?」好在驟雨很快退去,并沒有造成海難。
張融順利到達赴任地點之后,鎮軍將軍顧覬之聽說他這一路的經歷,向他索求《海賦》一觀,看完后大加贊嘆,稱其飄逸玄虛。
只可惜沒有寫到海鹽,張融才思敏捷,當即又添上一句:「漉沙構白,熬波出素,積雪中春,飛霜暑路。」
終篇中無一「鹽」字而無一不在寫鹽,顧覬之拍案叫絕,將這篇《海賦》傳揚出去,觀者如潮,一時洛陽紙貴。但可惜的是,雖然融的文采還是得到當時的普遍認可和追逐,但他在官場上始終郁郁不得志。
既然在官場上弄不出什麼名堂,張融就越發在文壇上下功夫,他精通草書,文辭華美,在文人中的名聲很大。而且既然沒有太大的升官希望,張融也索性不再屈眉折腰事權貴,行事越發放蕩不羈 。
當時的人推崇面容俊美,行止優雅有度,可張融受夠了以貌取人帶來的苦楚,于是反其道而行之,每日里拖著步子昂著頭走路,坐著時也把膝蓋翹的很高,這標新立異的行為讓大家都大跌眼鏡,而張融絲毫不以為羞,泰然自若。
他這樣不同于世的古怪脾氣讓好友們也十分頭疼。有一次,張融去拜訪好友吏部尚書何戢,結果新來的車夫不認路,將他帶到了他的另一位朋友尚書劉澄家。
張融一眼就看出找錯了地方,但他也不走,反而在進門之前說了一句「不是」,徑直迎上前來迎接的劉澄,也說「不是」,等到兩人落座之后,他盯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劉澄說:「完全不是」,隨即揚長而去。
劉澄一頭霧水,打聽明白后哭笑不得,也沒有責怪他失禮。劉澄雖然平時行事不羈,看似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但是他絕不允許有人貶低他的才華。
皇帝夸獎他的字體很有骨力,但可惜沒有二王的風度。張融就立即回嘴說:「非恨臣無二王法,亦恨二王無臣法。」他對自己的才華驕傲到了這種程度。
過了多年的官場倒霉蛋生活之后,張融終于時來運轉,憑借著才華得到了新上任的高帝蕭道成的賞識。蕭道成對他非常寵愛,看他衣裳破舊,還特意賜下新的衣裳撫慰他,張融感謝涕零,君臣二人十分相得。
但是這和睦的君臣兩人也不是沒有過嫌隙,有一次兩人閑談時,一時情緒上頭的蕭道成嘴一瓢,許諾說要給張融司徒長史的官職,張融感激涕零,高高興興的回家等任命的圣旨了,可這一等就沒了下文。
原來蕭道成冷靜下來之后就后悔了,司徒長史可不是一個小官,能夠協助司徒管理四方民事功課、郊祭、喪葬等事,他覺得張融行事放浪不羈,根本就不是這塊料,于是他就裝作忘了這件事。
一般來說,皇帝裝著這事兒沒發生過,臣子無論心中怎麼想的,都應該配合皇帝演戲,可是張融不走尋常路,他認為君子一言,快馬一鞭,誰都別想不信守承諾,皇帝也不成。
于是張融特地叫人給他準備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天天騎著這匹馬去上朝。蕭道成雖然昧下了司徒長史的位置,但對張融還是很寵愛的,一看這匹馬這麼瘦,當即關心地問:「這匹馬這樣瘦,是不是愛卿沒給他喂好的草料啊?」
張融悠悠地回答道:「臣每天都給這只馬喂整整一石的草料。」一石的草料,好家伙,那可是整整一百斤啊,這馬就算是個大胃王,也不應該只有這麼瘦啊。蕭道成半信半疑:「那這馬怎麼還這麼瘦呢?」
張融慢悠悠地答道:「臣許而不與。」也就是說,他雖然答應給馬每天吃一石的草料,但實際上卻并沒有給他。
蕭道成何等人物,一下就聽出張融是在內涵他答應給他司徒長史的位置卻食言的事情,就這麼被討債的找上門了,蕭道成也哭笑不得,只能當場下旨給他升官。
張融性情詼諧,連上門討債的事情都做得如此有趣,也難怪后世之人夸他「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這樣又有才華,行事又有趣的臣子,誰能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