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朱瞻墡:歷經七朝,三失皇位,朱棣最長壽的孫子,享藩王最高禮遇
2023/07/20

一、皇后嫡子排行第五

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燕王朱棣之長子朱高熾年滿18歲,朱元璋下旨,封朱高熾為燕王世子。雖然朱棣并不喜歡他這個長子,但朱元璋一直是「嫡長子繼承制」的堅決執行者,所以,燕王世子的人選,從一開始就注定是朱高熾了。

根據《明史·卷八·仁宗本紀》記載,朱高熾自幼在南京讀書,朱元璋一直很喜歡朱高熾。所以,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不僅封朱高熾為燕王世子,還給朱高熾賜婚,把指揮使 張麒之女張氏封為燕王世子妃。

《明史·張麒傳》記載:

洪武二十年以女為燕世子妃,授兵馬副指揮。

在明朝初年,張麒的地位并不算顯赫,他的弟弟張麟是朱元璋的女婿(娶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

朱元璋肯定沒有想到,他給朱高熾娶的這位妻子張氏,會成為後來的誠孝昭皇后,她歷經六朝,成為明朝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女子。

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熾和張氏完婚,張氏的出身并不高,他嫁入燕王府后,對朱高熾非常敬重,夫妻二人關系極好。不僅如此,張氏也是一位優秀的兒媳婦。《明史·誠孝昭皇后傳》中記載:

操婦道至謹,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歡。

即,張氏性格溫順,侍奉公婆,朱棣和徐氏(朱棣之妻、徐達之女)對這個兒媳非常滿意。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當時朱元璋已經臥病在床,張氏為朱高熾生下長子朱瞻基。據《明史·宣宗本紀》記載,朱瞻基出生的時候,朱棣正好做了一個夢,夢到朱元璋送給他一個大圭,大圭乃古代祭祀重器,代表著皇權。所以,朱棣一直對朱瞻基非常偏愛。靖難之役后,朱高熾能被立為太子,朱瞻基為其父加分不少。

朱瞻基生在了靖難之役之前,又深得祖父朱棣喜愛,他的兩個弟弟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永樂三年,張氏生下第二子,取名朱瞻墉;第二年,張氏又生下第三子,取名朱瞻墡。

在史書中,朱瞻墉比較平庸,而朱瞻墡雖然比不上大哥朱瞻基,卻比三哥朱瞻墉出彩的多。《明史·諸王傳》:

襄憲王瞻墡,仁宗第五子,永樂二十二年封。莊警有令譽。

這里有一句「 莊警有令譽」,說明朱瞻墡從小機靈端莊,很得眾人贊譽。

雖然不是長子,但身為皇后嫡子,又深受父母喜愛的朱瞻墡,注定要為明朝承擔更多的責任。因為接下來,朱瞻墡將見證大明朝多個風雨時刻。

二、當皇子的日子太短

在永樂一朝,朱高熾一直過得戰戰兢兢,他被立為皇太子。朱高熾以太子身份監國多年,為了不引起父親的猜忌,他在朝中從來不敢拉攏大臣。即使這樣,二弟朱高煦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朱高熾的攻擊,朱高熾「太難了」。

在這種情況下,朱高熾要求自己的兒子們一定要謹言慎行,盡量不要給自己惹麻煩。所以,朱瞻墡在永樂朝長到了18歲,一直非常低調。

永樂二十二年,65歲的朱棣在第五次北征蒙古的途中,病逝在了榆木川。楊榮為了避免朱高煦奪權,命人將朱棣的遺體裝在密封的鉛罐中,假裝朱棣還活著。 然后秘密派人進京通知朱高熾,朱高熾精心布局,派朱瞻基去草原迎接朱棣靈柩,然后控制了朝局。

永樂二十二年九月初七,朱高熾正式登基,是為明仁宗。他冊封妻子張氏為皇后,冊封長子朱瞻基為太子。同時,朱高熾把自己成年的兒子一一封王, 五皇子朱瞻墡被封為襄王。或許出于對朱瞻墡的疼愛,朱高熾并沒有讓朱瞻墡立即到襄陽就藩,反而把他暫時留在了京城。

對于朱瞻墡來說,做皇子比做皇孫要暢快的多,當時大哥朱瞻基的太子之位十分穩固,朱瞻墡安心做一個藩王即可。

然而,讓朱瞻墡沒想到的是,他做皇子的時間實在太短暫了,很快就成了皇弟。

洪熙元年四月初,朱高熾聽聞南京多次發生地震,派太子朱瞻基去南京監國。朱瞻基剛離開一個多月,到了五月二十八日,朱高熾患病,急忙派人去南京召朱瞻基回朝,第二天,派去接朱瞻基的人剛離開京城沒多遠,朱高熾便駕崩了。

朱高熾的突然離去,讓整個明朝都猝不及防,所以,張皇后和楊士奇等人商量,一方面派人迎接朱瞻基,另一方面讓朱瞻墡監國。

根據楊士奇為夏原吉(謚號「忠靖」)寫的墓志銘上記載:

仁宗賓天,夏忠靖公受顧命。時宣宗為皇太子,監國南京,中外洶洶,有漢庶人之憂。太后以公東宮舊輔,凡軍國事悉命公裁處。公密謀急迎駕還京。駕將至,群臣出迎,太后密命公留佐襄王監國。

意思是,張皇后讓夏原吉輔佐襄王朱瞻墡監國,後來太子朱瞻基趕到京城,群臣都去迎接,張皇后可能出于安全的考慮,并沒有讓夏原吉和朱瞻墡出城相迎,而是讓夏原吉仍然輔佐朱瞻墡。

可見,朱瞻墡監國的時間,一直延續到朱瞻基回到京城。此后,朱瞻基登基為帝,是為明宣宗,朱瞻墡的監國使命才算正式結束。朱瞻墡從一個皇子,變成了皇弟。

其實,張皇后有三個兒子,除了皇長子朱瞻基、皇五子朱瞻墡外,皇三子朱瞻墉也是皇后嫡出。明仁宗駕崩的時候,朱瞻墉也在京城,張皇后沒有讓皇三子監國,反而讓皇五子來擔當此任,也可以看出朱瞻墡有過人之處。

三、我本無心向皇位

朱瞻基在位后,對這個五弟也十分信任。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造反,朱瞻基在楊榮、張輔的建議下,決定御駕親征。這個時候,朱瞻墡又一次被大哥委以重任。《明史·宣宗本紀》記載:

己巳,親征高煦,命鄭王瞻飐、襄王瞻墡居守,陽武侯薛祿、清平伯吳成將前鋒,大賚五軍將士。

意思是,明宣宗讓二弟朱瞻飐(明仁宗庶出次子)、五弟朱瞻墡留下了監國。《明史·朱瞻飐傳》中說「瞻飐暴歷,數斃人杖下」,可見朱瞻飐為人比較殘暴,明宣宗讓朱瞻飐監國,或許因為朱瞻飐年長。但是,明宣宗拋開三弟不用,偏偏讓五弟和二弟一起監國,就能看出他對五弟朱瞻墡另眼相看。

《明史》云:

各處所奏機密重事啟知,遣人馳奏。如強盜、反獄等事不可緩者,即時啟知施行;及修治軍器之屬,急用諸物,公同會計……

意思是說,朱瞻飐和朱瞻墡監國,遇到機密的事情,會立即派人快馬加鞭請示朱瞻基。如果遇到強盜、反獄等實在太緊急的情況,就立即處置。因朱瞻基是御駕親征,作為監國,除了處理朝政外,還要供應前方的軍糧和武器等,二位監國都會和諸位大臣商量,妥善安排軍需供應。

後來,朱瞻基成功活捉朱高煦,大軍凱旋,看到京城秩序井然,對二位弟弟夸贊不已。兩年后,也就是宣德三年,朱瞻基的長子、兩歲的朱祁鎮被立為太子,大臣們認為,既然國本已定,就應該讓諸位藩王離開京城,到封地就藩。朱瞻基才改封弟弟朱瞻墡為「湘王」,就藩長沙,終宣德一朝,朱瞻墡再未回到北京。

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駕崩,年僅38歲。太子朱祁鎮僅有9歲,當時有人認為,主少國疑,為了保證王朝的正常發展,特殊時期,應當采取「兄終弟及」的方式,讓湘王朱瞻墡登基為帝。

因為朱瞻墡是張太后的親兒子,大家以訛傳訛,認為這是張太后的主意。一時間,人心思動,在明知有太子的情況下,很多「墻頭草」竟然不表態擁立太子,而是等著張太后發話。

張太后聽聞后,急忙召集群臣到乾清宮,明確告訴大家,朱祁鎮雖然年幼,但名分已定,自己絕對沒有扶持幼子登基的想法。這時,群臣才集體擁立朱祁鎮。朱祁鎮登基,是為明英宗,張太后因此成了「太皇太后」。

且說當時朱瞻墡遠在長沙,一個月后,他才聽到有人要擁立自己為帝的消息,朱瞻墡誠惶誠恐,趕緊上奏表示自己無德無能,絕對不敢覬覦皇位。等他的奏折送到京城,朱祁鎮早已登基。

到了第二年(正統元年),朱瞻墡突然被「挪」了地方。《明史·諸王傳》記載:

正統元年徙襄陽。

奇怪的是,正統元年,朱祁鎮的二叔朱瞻飐、三叔朱瞻墉、六叔朱瞻堈等都還在世 ,而被遷徙封地的皇叔,只有兩人,一個是五叔朱瞻墡,一個是七叔朱瞻墺。七叔為何要遷封地,《明史》上給出了具體原因:

英宗即位之十月,以韶多瘴癘,正統元年徙饒州。

朱瞻墺被封韶州,他身體又不好,他認為韶州「多瘴癘」,上書給明英宗,自請遷徙封地。後來明英宗才給七叔遷到了饒州。反觀朱瞻墡呢,他從長沙遷到襄陽,則沒有給出任何理由。

因此,筆者猜測,朱祁鎮當時雖然年幼,但輔政的「三楊」等人或許考慮到去年曾有人試圖擁立朱瞻墡為帝,為了以防萬一,不如將朱瞻墡的封地遷徙,這樣可以動搖他的根基。因此,從此之后,朱瞻墡從「湘王」又被改回了「襄王」。

這是朱瞻墡第一次和皇位擦肩而過,他本無心皇位,無奈有人考慮過他,他或許還因此受到遷怒。不得不說,以當時的形勢,如果他的母親張太后支持他的話,朱瞻墡還真有可能登基為帝。

四、接二連三的機會

明英宗朱祁鎮年少登基,當時有太皇太后和三楊輔佐,明朝還算政通人和。隨著太皇太后和三楊的去世,明英宗完全掌控了王權,他開始不那麼「乖」了。明英宗希望自己能像太祖、太宗那樣馳騁疆場,于是,宦官王振便慫恿他親征瓦剌。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帶著大明朝的50萬精銳御駕親征,王振為了向家鄉人顯擺自己的權勢,力勸明英宗繞道他家鄉蔚州,不料,在這里遭到了瓦剌人突襲,明朝50萬精銳和勛貴集團在此戰幾乎全軍覆沒,明英宗也因此成為瓦剌人的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對明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明英宗也成了明朝唯一一個做過俘虜的帝王。明英宗被俘,讓明朝陷入極大的恐慌,當時明英宗的長子朱見深年僅兩歲,瓦剌人又以明英宗為要挾,訛詐明朝。于是,有人提出,為了大明朝的國運著想,應該另立新君。這時,朱瞻墡又一次成了儲君人選。

《明史·諸王傳》記載:

英宗北狩,諸王中,瞻墡最長且賢,眾望頗屬。

這一次,可以說是朱瞻墡距離皇位最近的一次。侄子朱祁鎮被俘,朱祁鎮之子又只有兩歲,國賴長君,因為朱瞻墡是先帝(朱瞻基)的胞弟,也是諸位藩王中「最長且賢」,在宗室中威望最高。所以,朱瞻墡的呼聲很高。

當時,太皇太后張氏已經去世,后宮中朱祁鎮之母孫太后最具話語權,孫太后雖然心疼親兒子,但也要為大明朝安危著想,在關鍵時刻,孫太后聽了大臣們的建議。《明史》云:

太后命取襄國金符入宮,不果召。

孫太后派人取來襄王朱瞻墡的金符,然后派人召小叔子朱瞻墡入京。

孫太后已經派人去了襄陽,但幾乎同時,兵部侍郎于謙等人建議擁立朱祁鎮的庶弟、郕王朱祁鈺為帝。由于朱祁鈺當時就在京城,孫太后于是答應于謙的建議,朱祁鈺于是登基,是為明代宗。

朱祁鈺登基之后,打贏了北京保衛戰,讓明朝避免了一場「靖康之恥」。但由于相隔甚遠,朱瞻墡并不知道朱祁鈺已經登基,朱瞻墡在接到孫太后召他入京的詔書后,再一次推辭。《明史·諸王》記載:

瞻墡上書,請立皇長子,令郕王監國,募勇智士迎車駕。書至,景帝立數日矣。

朱瞻墡的意思是說,明英宗有兒子,還有弟弟,他這個叔叔突然來接盤,在禮法上說不過去。最好能扶持年幼的朱見深繼位,讓朱祁鈺來監國,然后派智勇之士,去救明英宗回來。

等朱瞻墡的奏折送到京城,朱祁鈺早已登基數日,北京保衛戰都要打響了。

朱祁鈺登基后,遙尊大哥朱祁鎮為太上皇,後來朱祁鎮歸來,朱祁鈺怕朱祁鎮會重奪皇位,下令將朱祁鎮幽禁在南宮之中。朱瞻墡聽說后,給朱祁鈺寫了一份奏折,《明史·諸王傳》記載:

又上書景帝宜旦夕省膳問安,率群臣朔望見,無忘恭順。

朱瞻墡的意思是說:既然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朱祁鈺作為弟弟,每天要去個太上皇問安,率領群臣去朝見太上皇,不要忘了恭順。

不得不說,朱瞻墡的心腸還是比較厚道的。他當年做過明宣宗朱瞻基的弟弟,知道做弟弟的本分,因此勸朱祁鈺不要為難朱祁鎮。

朱祁鈺接到朱瞻墡的奏折之后,十分不悅,但畢竟朱瞻墡是他的親叔叔,他下旨褒獎了朱瞻墡。

公平地說,明代宗朱祁鈺是一位好皇帝,但他一生做錯了兩件事:第一,他當上皇帝后,成了權力的奴隸,將哥哥囚禁起來。 第二,他登基時,孫太后曾有約定,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不能動,可朱祁鈺卻廢掉了侄子的太子之位,另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朱祁鈺想將皇位徹底留在自己一脈,可惜天不遂人愿,他的兒子朱見濟僅僅當了一年的太子便夭折了,導致國本空懸。

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因為無子,大臣們陷入恐慌。當時,明朝名臣、三元及第的左春坊大學士 商輅建議重立朱見深為太子,被朱祁鈺否決。大家見朱祁鈺無意將皇位留給朱見深一脈,便只有另想辦法,例如,大學士王文就力勸朱祁鈺迎接皇叔朱瞻墡或者朱瞻墡之子來京繼承皇位。

這是朱瞻墡第三次和皇位擦肩而過,只是,當時朱祁鈺病入膏肓,并沒有認同王文的建議。此時,朱瞻墡已經51歲,當了半輩子的藩王,即使朱祁鈺同意,估計朱瞻墡也不會入京。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鎮重新登基,朱祁鈺八年的帝王生涯就此結束。

朱祁鎮登基后,聽聞有人欲迎外藩入京,把矛頭直指朱瞻墡,對朱瞻墡產生了疑心。史載:

英宗復辟,石亨等誣于謙、王文有迎立外籓語,帝頗疑瞻墡。

後來,朱祁鎮在太后那里看到了朱瞻墡的上述兩份奏折,知道朱瞻墡一直對自己多有維護,非常感動,不僅解除了對朱瞻墡的懷疑,還下旨召朱瞻墡來京,和這位皇叔長談。

五、藩王最高禮遇

朱瞻墡入朝,明英宗親自宴請,用餐完畢,朱祁鎮問:「皇叔久不入京城,若有什麼要求,盡管向朕開口!」朱瞻墡說:「臣來的路上,路過開封,開封父老攔路告狀,說按察使王槩被人誣陷下獄,懇請臣求陛下明察。」

朱瞻墡所求之事,不是自己的私事,而是百姓所請。明英宗立即下旨釋放了王槩。可見,明英宗對叔叔非常信任。

朱瞻墡只在京城盤桓了幾天,沒有私自見大臣,除了祭拜祖陵,并沒有多走動。後來朱瞻墡離京,朱祁鎮親自送到午門外,揮淚和叔叔告別。朱瞻墡望著朱祁鎮,最后說了一句:

「萬方望治如饑渴,愿省刑薄斂。」

意思是說,天下百姓都希望能過上太平治世,希望陛下能夠減少刑獄、輕徭薄賦。

朱瞻墡給明英宗說的話,都是為了百姓。明英宗拱手拜謝叔父,叔侄二人就此別過。

其實,明英宗雖然是一位奇葩皇帝,但他二次登基之后,還是有一定作為的。

明英宗天順四年,朱瞻墡再次奉詔入朝。離京那天,明英宗親自騎馬跟在朱瞻墡的肩輿之后,送朱瞻墡到盧溝橋。朱瞻墡誠惶誠恐,勸明英宗說:「 以君送臣,不符合禮法。」沒想到,明英宗卻說:

「王德厚望尊,今日非以君送臣,乃以侄送叔,何亂之有!」

意思是,叔叔你德高望重,今天并不是皇帝送臣子,而是侄子送叔叔!

朱瞻墡聽完,不敢違拗,卻讓人把自己的肩輿倒著抬,表示自己不敢背對著明英宗。明英宗看到皇叔一片赤誠,非常感慨。

《明史·諸王傳》云:

歲時存問,禮遇之隆,諸籓所未有。成化十四年薨。

明英宗和明憲宗在位期間,每年都要派人到襄陽問候朱瞻墡,朱瞻墡所享受的待遇,是藩王中最高的。明憲宗成化十四年,朱瞻墡去世,享年73歲。

朱瞻墡是明朝較為特殊的一位藩王,他歷經 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合計7朝6帝,長時間享受明朝藩王的最高禮遇,對英宗、憲宗兩朝,影響深遠。

從朱瞻墡的人生軌跡來看,他生于靖難之后,從出生就錦衣玉食, 作為仁宗之子、宣宗之弟、英宗皇叔,朱瞻墡在3次有機會面對皇位時,都能守住臣子本分,這非常難得。

筆者對朱瞻墡有三點總結:

第一,朱瞻墡首先是一位恪守本分的臣子,他沒有覬覦皇位之心。

第二,朱瞻墡是一位仁厚的皇叔,從他勸朱祁鈺善待朱祁鎮一事上,就能看出。

第三,朱瞻墡是一位有能力的藩王,只是,礙于自己的身份,朱瞻墡除了短暫的監國外,并沒有太多的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云: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不作過分的企求、能找準自己的位置的人,才是「常足」,朱瞻墡這樣的人,就是「常足」之人。可惜,在歷史的各個時期,這樣的人不多,反面教材卻比比皆是。

呂布和黃忠兩人,誰的箭術更高?二人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2023/08/09
萬歷皇帝為何近30年不上朝?打開他陵墓的那一刻,才知道另有隱情
2023/08/03
宋太宗強幸小周后,讓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晴川:是康熙厭惡的兒媳婦,雍正登基后將她挫骨揚灰
2023/08/03
歷史上真正的甄嬛:一生無寵靠兒子笑到最后,死后拒絕與雍正合葬
2023/08/03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2023/08/03
史上最牛和尚:權傾朝野玩弄公主和女皇,因太囂張32歲被亂棍打死
2023/08/03
北魏高皇后遷葬遇詭事:一丈長的大蛇趴在棺上,蛇頭刻著「王」字
2023/08/03
收復新疆時,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殺!換來30年的安定
2023/08/03
三國中被劉備、諸葛亮嫌棄的大將,卻能輕松斬殺徐晃,他有多厲害?
2023/08/03
三國時期命運凄慘的6位美女:一位成為玩物,一位被劉備當肉吃了!
2023/08/03
為何李世民敢向父親造反,而朱棣卻不敢?看看李世民的底氣!
2023/08/03
歷史上的3大陽謀:明明知道是個陷阱卻無力反擊,千年來無人能破
2023/08/03
三國有一對奇葩父女,父親亡了曹操的天下,女兒毀了司馬懿的社稷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張郃:是司馬懿的克星,諸葛亮也是他的手下敗將
2023/08/03
正史中的劉備武力到底有多強?5位大將全死在他手上,都有誰?
2023/08/03
匈奴給漢武帝下戰書:天心取米,漢朝小吏每個字添一筆,嚇退匈奴
2023/08/03
歷史上的張昌宗有多帥?憑什麼能同時服侍武則天、太平公主母女
2023/08/03
武則天外甥賀蘭敏之:勾引89歲外祖母,強占太子妃,玷污太平公主
2023/08/03
袁克文:袁世凱最喜愛的兒子,公然反對帝制,迷戀酒色遺產僅20元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