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最成功的開國皇帝,就非大明朝的朱元璋莫屬了。相比于亭長出身的漢高祖劉邦,朱元璋當過和尚還要過飯,是社會最底層爬起來的皇帝。朱元璋的成功,離不開他自己的領導指揮才能,也離不開他手底下一批優秀的文臣武將。說到武將,徐達、常遇春、藍玉這些人,哪一個不是家喻戶曉的名將?說到文臣,若要評選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謀士,想必許多人都會首推劉伯溫。
劉伯溫對朱元璋的作用,就相當于張良對劉邦的作用,大明朝的建立他可謂是勞苦功高。在各類民間演義的加工下,關于劉伯溫也有了許多傳奇故事,比如「劉伯溫斬龍脈」等等。這些民間故事極大地提高了劉伯溫的知名度,以至于他是人們心中朱元璋的第一謀士。但事實上,在朱元璋手下還有一個頂尖的智者,他不僅用9個字成功幫助朱元璋奪取了天下,還能夠激流勇退。
這個人名叫朱升,出生于元朝初年,是個飽學的大儒。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帶領隊伍將徽州府城圍得水泄不通,志在必得。已經年近花甲的朱升為了全城百姓,冒著被萬箭穿心的風險,獨自勸說守城將領開門投降。次年朱元璋攻婺源時「久拒不下」,鄧愈告訴他城里有個堪比諸葛亮的隱士,朱元璋連忙微服拜訪,向朱升請教大計。朱升多的沒說,只給了他9個字: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短短9個字,被朱元璋奉為立國的根本戰略。所以朱元璋前期的「地位」始終比其他諸侯第一級,東邊的張士誠都稱王了,朱元璋不慌不忙地稱吳國公;西邊的陳友諒都稱帝了,朱元璋還悠哉悠哉地當吳王。朱升的話讓朱元璋知道:槍打出頭鳥,不用去在意那些虛名。朱元璋一股腦的發展自己的實力,擴充地盤、招兵買馬、囤積糧食,一步步地將包括陳友諒在內的所有諸侯都消滅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升被拜為侍講學士、中順大夫。同年,北伐大軍平定山東全境,兵鋒直指元大都;南征大軍也傳來捷報,消滅了方國珍。此時此刻,天下大局已定,朱元璋終于順天應命當起了皇帝。在朱元璋的開國班子中,朱升算是後來的,但他的地位依舊與其他的開國元勛不相上下。甚至連朱元璋都忍不住稱贊他「為人老實,是老成賢達中的英杰」。
大封功臣時,朱元璋給了朱升一大堆頭銜,讓他身兼數職,并要求他常伴自己左右以便請教治國之策。考慮到朱升已經是69歲高齡了,朱元璋也擔心他的身體情況,特別讓他不必每天上朝。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升是多麼的器重和尊重。但朱升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就像范蠡功成之時選擇身退,朱升也堅持要告老還鄉。朱元璋見他去意已決,年紀也確實大了,便放他走了。
朱升臨走之前,還賣了一回老臉,專門跟朱元璋求了一塊免死金牌。這也可以看出,朱升是多麼的不信任和提防朱元璋。但這塊免死金牌,朱升本人并沒有用上,回鄉之后不久他便去世了。歷史證明朱升的選擇是民智的,此后的朱元璋幾乎血洗了所有的開國功臣。至于那塊免死金牌,朱升的兒子後來卷入了官場紛爭被判死罪,掏出免死金牌時卻被朱元璋告知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