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凡是能被寫進歷史中的人物,都不簡單,他們或是王侯將相,或是文人墨客,或是有突出貢獻者,有特殊事跡者,又或是大奸大惡之徒。
其中不乏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以假亂真,關于他們的故事,說得多了,聽得多了,就讓人誤以為他們是真的存在,并且對其深信不疑。
但熟不知他們卻是虛構人物,或者正史上都沒有明確記載的人物,比如這三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古代美女,名字都很耳熟,但在真實歷史上卻并不存在。
貂蟬作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中國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有著「閉月」之貌。但與其他三位美女西施,王昭君,楊貴妃不同的是,貂蟬在正史中「查無此人」。
貂蟬的生卒,身世都不詳,有野史說她本名姓霍,在元雜曲《連環計》中,又說貂蟬真名叫任紅昌。
我們所聽聞的所有與貂蟬有關的歷史故事和典故,皆來自于一些歷史小說,或者民間傳說。
比如呂布戲貂蟬,王司徒巧使連環計,關羽月下斬貂蟬等等,都是創作者為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而衍生出來的虛構人物。
關于貂蟬,人們最熟悉的還是她生于東漢末年,是司徒大人王允的義女,有著傾國傾城之貌。
被王允先后獻給呂布和董卓,巧使美人計與連環計,讓貂蟬不斷周旋于董卓和呂布之間,離間這對義父義子的關系,最終呂布不滿董卓霸占貂蟬,親手殺死了董卓。
這是小說《三國演義》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橋段了,但《三國演義》是根據正史書《三國志》和《后漢書》,來進行改編創作的。
可在《三國志》和《后漢書》中,卻并有貂蟬這號人物。在正史中,呂布之所以殺了也義父董卓,是因為呂布與董卓的侍女私通,呂布一直對此事忐忑不安。
所以后世之人抓住這里的「美色」一處切入,進行了展開創作,于是才有了我們后來在小說中所看到的那位美貌與智慧并存,勇敢堅毅,深明大義的美女貂蟬。
我國古代歷史上知名的女性歷史人物不少,除了古代四大美女外,還有古代四大巾幗英雄。
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中最出名的就有生于隋朝時期,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花木蘭,書寫了一段悲壯的巾幗英雄史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可以說花木蘭的替父從軍的傳奇事跡,能流傳至今,廣為人知,與這首絕唱《木蘭辭》有著很大關系。
但在真正的歷史上,并沒有花木蘭這個人,她的真正姓氏,出生年月,籍貫等等信息,在正史中皆沒有明確記載,所以關于花木蘭是否有其人,后世一直對其爭論不休,眾說紛紜。
有人說她姓朱,有說姓魏的,還有說姓韓的,有說她是宋州人,黃州人的,也有說她是商丘人的,而今天的河南商丘市虞城,也被稱為「中國木蘭之鄉」,就是后世專門用來紀念花木蘭的。
但無論花木蘭是否真實存在,「花木蘭」的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精神寄托。
和花木蘭一樣,穆桂英也是典型的巾幗英雄形象,也位列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中(還有兩人是樊梨花,梁紅玉)。
穆桂英招親,穆桂英征西,穆桂英掛帥等等事跡,在民間也廣為流傳,世人皆知穆桂英是穆柯寨寨主穆羽的女兒,是楊宗保之妻。
作為楊門女將,她武藝高超,智慧勇敢,與楊家將一起征戰疆場,保家衛國,最終遇害身亡,為國捐軀。
但在北宋歷史上卻并沒有穆桂英這號人物,穆桂英只是《北宋志傳》等小說中,虛構出來的人物。
穆桂英雖是虛構人物,但她卻有歷史原型。據《保德州志》中記載:
「慕容氏,楊業孫文廣妻,州南慕塔村人,雄勇善戰。」
所以經后人考證,穆桂英原型應該是來源于北宋時期,常年生活在西北邊境地區的鮮卑族人,是鮮卑族的大姓慕容氏,原因有二:
其一,就如上述《保德州志》中所記載的那樣,在真實歷史上,北宋名將楊業的孫子楊文廣,曾與鮮卑族慕容氏有過聯姻,而楊文廣的這個妻子慕容氏,也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女子。
其二,「穆桂英」這個名字,也可能取自「慕容」,若將「穆桂英」三字快讀,與「慕容」二字的發音,其實很相似。
所以,人們猜測這個慕容氏,很有可能就是穆桂英的歷史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