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民國轶事
後宮秘史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匯
历代皇帝
野史分享
三國風雲
趣闻历史
史料记载
古墓文物
全部
    
明朝的「朝天女」,到底是做什麼的?世襲官職,享受榮華富貴,為何卻聞者色變
2023/01/31

淚盡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白居易《宮詞》

一入宮門深似海,要說后妃這個群體真是幸也不幸,幸在于她們的一生都不需要愁生計。不幸在于進了那道宮門,她們的一生便要虛耗在那紅墻黃瓦中,坐視青春年華一日日的消逝。只能將心思寄托在一個男人身上,得寵的擔心失寵,失寵的悲苦絕望。

還有的一輩子都沒能見到皇帝,這還不是最可悲的,可悲的是連皇帝一面都沒見過卻要為他殉葬。清人程嗣章在《明宮詞》里寫道: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澤常憂雨露偏。龍馭上賓初進爵,可憐女戶盡朝天。這兒所說的朝天女,其實指的便是明朝時期的殉葬女,主要是皇帝生前的妃子或宮女。

殉葬起源

人殉是古代葬禮中以活人陪葬的陋習,是一種殘忍而野蠻的行為,它起源于何時還有待考證。不過能肯定的是,在中華史前文明時期,便已經存在。現代考古發掘發現,距今約6500年至4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就已經有了人殉。緊跟其后的龍山文化、齊家文化、二里頭文化也都存在人殉,也就是說基本可以確定,人殉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時出現。

可在國家產生后,人殉不但沒有停止,反而變本加厲。每次殉多少人,并沒有具體執行標準,但有一個大概。墨子曾有云,天子死后殉葬者多達數百人,少也數十人。將軍大夫級別的,殉葬者多則數十,少則幾個。

初期被殉者的身份不等,死者的近親、近臣、近侍、戰爭中的俘虜以及妻妾,其中妻妾與奴仆武士占比很大。至于方式也是非常多,剁碎、血祭、活埋,砍頭的「伐」祭和焚人的「(燎)」祭是最常用的祭祀方法。

逐漸式微

春秋戰國、秦漢之后,人殉制度才開始減少,陶俑代替了人殉陪葬。秦始皇陵兵馬俑便是其中代表,因著規模、寫實程度,還可以說是俑代人殉葬的頂峰。不過不代表這之后便沒有了,只是相對來說數量比較少,有些還披上了「自愿」的外衣。比如說三國時東吳名將陳武戰死,孫權便命其愛妾殉葬,還有北魏叔孫俊。

死灰復燃

萬沒想到沉寂數千年后,人殉制度死灰復燃,不同的是只被用在了后妃身上。元代大肆鼓勵民間殉葬行為,滅元建明的朱元璋,也延續了這一制度。史料記載:初,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若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自錦衣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千百戶,帶俸世襲,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

朱元璋死前留下遺詔,將自己后宮的一眾妃嬪(除去皇后),全部打包帶走。這里面甚至包括生育了皇子的妃嬪,哪怕她們的兒子已經是封藩一方的藩王,也不能免死。傳說中唯一被赦免的寶慶公主的母親張美人,也并未免去殉葬,她以何種方式死去的還不得而知。更殘酷的是,從秦王朱樉早逝,秦王妃被朱元璋勒令殉葬開始。

明朝還形成了一條慣例,親王郡王的正室王妃如果沒有生育兒子,也要與側妃、姬妾一起被強迫殉葬。 簡單來說,在朱元璋眼里,后宮的女人都只是生育工具。可笑的是朝天女無辜死去,她們的家人卻能因此得到一筆撫恤金,以及世襲官位。這些所謂的榮華富貴,與她們沒有一點干系,故而聞者色變。

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鎮那一代,這位怎麼都算不上好皇帝,甚至可以說是昏君。治國無方,導致明朝精銳在土木堡中損失殆盡,又殺害忠良于謙。整個明史上,估計也只有天啟能與他一比,崇禎好歹還比較勤勉。但在人生的最后盡頭他做了件好事,大抵是顧念著當初被囚時和后妃們的患難情誼,朱祁鎮下令廢止這項野蠻而落伍的殉葬制度。

參考資料:《明史》

呂布和黃忠兩人,誰的箭術更高?二人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2023/08/09
萬歷皇帝為何近30年不上朝?打開他陵墓的那一刻,才知道另有隱情
2023/08/03
宋太宗強幸小周后,讓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晴川:是康熙厭惡的兒媳婦,雍正登基后將她挫骨揚灰
2023/08/03
歷史上真正的甄嬛:一生無寵靠兒子笑到最后,死后拒絕與雍正合葬
2023/08/03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2023/08/03
史上最牛和尚:權傾朝野玩弄公主和女皇,因太囂張32歲被亂棍打死
2023/08/03
北魏高皇后遷葬遇詭事:一丈長的大蛇趴在棺上,蛇頭刻著「王」字
2023/08/03
收復新疆時,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殺!換來30年的安定
2023/08/03
三國中被劉備、諸葛亮嫌棄的大將,卻能輕松斬殺徐晃,他有多厲害?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