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聽到影視劇中某位將軍對著他人說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樣的台詞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不是在猜測這位將軍想謀反?
下面這三個人將用自己的血淚教訓告訴我們,將在外,軍令是真的不能全受啊,保不齊就被哪個上位者的令給坑死了。
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不管懂不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一應問題,都可以由皇帝說了算。這就坑了不少人,尤其是在軍事行動當中,被坑的后果就是迅速和大量的人員死亡,不論是將軍還是士兵或者平民。
哥舒翰和孫傳庭,就是典型的被皇帝的「瞎指揮」,坑掉性命的將領。
哥舒翰,是出身西域的唐朝將領,不但孔武有力、勇猛過人,而且頗有謀略,參軍之后,很快就建立了戰功,并一路被擢升為將軍。
天寶八年(749年),哥舒翰受命攻打石堡。石堡此前一直為吐蕃所占,唐軍久攻不克。哥舒翰接到此任務后經過縝密的部署,派出高秀巖和張守瑜兩位部下前去進攻,在十天內就攻克了石堡。
唐玄宗大喜,不但給他升了官,而且賞賜了大量財物。之后,哥舒翰又陸續攻克了吐蕃洪濟、大莫門等城池,屢立奇功,官位升至西平郡王,一時間風光無限。
安史之亂時,哥舒翰駐守潼關。正值唐軍勢微之時,堅守潼關才是良策,唐玄宗卻聽信讒言,指揮哥舒翰轉守為攻,率軍出潼關去攻打安祿山。
哥舒翰從軍事角度出發,認為不宜貿然出擊,加上此時哥舒翰正在生病,不論從哪個角度考慮,出潼關都不是良策。但哥舒翰的多次上奏均被無視,唐玄宗不斷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帶兵出潼關。
哥舒翰無奈之下只好帶病出征,這場不合時宜的出征注定難有好的結果。哥舒翰在這次戰爭中戰敗被俘,于至德二年(757年)被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所殺。
孫傳庭,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將領,十分擅長練兵。明末,由于崇禎皇帝民心盡失,李自成帶領農民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
孫傳庭卻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依靠練兵和「清屯」(清理地方豪強的土地作為軍餉),取得了和起義軍作戰的一系列勝利,擊敗了包括高迎祥、羅汝才等起義軍將領。
因此,許多人都稱孫傳庭是明朝「最后一位能打的將領」。
隨著李自成軍隊的不斷深入,崇禎皇帝越來越著急,于是不顧現實存在的危急狀況,強令孫傳庭出兵。有尚存理智的大臣力勸崇禎帝收回成命卻不被采納。
崇禎連下旨意,孫傳庭只能領著當時尚未休整好的軍隊出發作戰。 這是一場必敗無疑的戰爭,但孫傳庭仍和他的部下一起戰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種師中,是北宋末年的一名將領,生于軍人世家,家中三代皆是將領。種師中原本一直在邊疆駐守,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種師中被召令入京勤王。
之后,種師中進入山西,收復了失地榆次和壽陽。由于友軍未能趕上,種師中將部隊駐扎在了真定。
上司許翰誤判形勢,堅持認為金軍將要撤兵,不斷催促種師中帶兵追擊。此時,友軍仍未抵達,孤軍深入乃是兵家大忌,貿然出擊實為不妥。
但許翰不斷施加壓力,種師中只好率軍出發。出發前,種師中寫信給友軍告知自己的作戰計劃,請求友軍統帥姚古和張灝率部前來會合。
大軍行至太原城外,果然中了金軍的圈套,種師中的軍隊受到了金軍主力的圍攻。友軍的隊伍也失約未至。種師中身陷重圍,率領部下奮力反擊,終因寡不敵眾,戰死沙場。
這三次戰爭的失敗均是由于上級領導者的不當指揮,甚至是臭名昭著的「瞎指揮」。其結果是,上位者隨意的一句話就造成了軍隊的重大傷亡,造成了三位將領的犧牲。
原本,他們可以發揮更多的作用,為國家和民族做出更多的貢獻。可悲可嘆,一代名將、國之柱石就這樣殞命,只因為發布命令的人是皇帝,是上位者,就可以忽視他們其實并不懂軍事的事實。
以史為鑒,今天的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讓真正有才能的人去做管理者和指揮者。并且,還要注重對管理者和指揮者的監督與考察,明確才配其位的理念。如此,才能保證一個團隊,一個集體的進步,避免無謂的犧牲與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