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罰,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出現,據《尚書·舜典》記載:「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有這兩句話可以看出,原始社會時期,當權者就已經開始注重對人員的管理。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每個朝代的當權者,對刑罰的舉措都有不同的規定它到底是如何執刑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
歷史上,最為人們熟知的刑罰記載就是呂后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據《史記》記載:「斷戚夫人手足」,并挖出雙眼,臉部刮花,然后灌入「暗藥」令其失聰,最后還派人「照看」,將戚夫人丟進了茅廁里,自生自滅。這種痛苦非一般人能承受。
後來到了唐朝時期,武則天為了懲戒蕭淑妃和王皇后,在呂后「人彘」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良,也是將「斷其手足」,裝進大酒罐中,做成「人彘」,這種刑罰名為「骨醉」。其殘忍的程度已到了極點。
不過在歷史上,刑罰的方式的確五花八門,頭開始刑罰只是針對犯了大錯的古人,後來演變成了皇帝的專利。比較常見的刑罰是砍頭、凌遲、腰斬、墨刑等。
古代的當權者還會在命人執刑時,先游街示眾,然后讓眾人觀看其過程,場面殘酷又血腥。
但是有一種古代的刑罰,是用山羊的舌頭來執刑,過程雖然溫柔,但卻讓人倍感痛苦,因為這種刑罰是會讓受罰者笑著死亡,俗稱「笑刑」。
最早在漢代時期,「笑刑」就有相關的記載,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人不停地狂笑,達到一定的時間后,人的腹部會開始疼痛,再加上不停地笑會導致大腦缺氧,以至到了承受不住的時刻,就會在笑的過程中喪命。
而山羊是食草的動物,它們的舌頭不像人類那般柔軟,山羊舌頭上都是毛刺,把人的腳底涂上鹽水,讓山羊去用舌頭舔舐,以此來刺激人的敏感,讓人感到奇癢無比,又無法用任何方式去解決,這種「笑刑」
會讓人覺得溫柔又痛苦。但是,這種「笑刑」并非對所有人適用,有的古人天生腳底板就厚,或者長年勞作腳部已經長出老繭,即便是使用這種刑罰,很可能不會達到效果。
古代刑罰的發展也是逐漸在演變,從野蠻到殘暴再到文明,這種變化也意味著時代在不斷地前進,人們也在不斷地進步。如今的我們更是文明的社會,不會像古代人那般經歷殘酷又血腥的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