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1年,23歲的李世民攻破洛陽,對21歲帶著女兒的寡婦韋氏一見鐘情。于是,將韋氏連同她的寡婦堂妹一同娶回了秦王府。韋氏深得盛寵,可她的女兒和兒子卻備受冷落。
韋氏,本名韋珪。李世民和韋珪相識于他攻破洛陽之后,當時,李淵讓自己的兒子們在城中廣結名門望族,李世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與韋珪相識的。
此時的韋珪雖然年紀尚輕,卻也是個生過女兒的[少.婦]了。但是,她身上散發的望族貴氣,以及嬌美的容顏依然吸引了秦王李世民。更何況,能夠因此得到韋氏這個大族的支持,何樂而不為呢?
帶走韋珪的同時,李世民還娶了韋珪的堂妹韋尼子(初婚為王世充的兒媳)。等到李世民登基后,韋珪被冊封為貴妃,而韋尼子也被冊封為昭容。
可能有人不解,李世民要什麼樣的女人不行,為何會看中韋珪呢?首先就是韋氏一族的強大實力,是吸引李世民的首要原因。其次,李唐畢竟是少數民族,婚戀思想還是比較包容開放的。
著名學者陳寅恪曾指出:「李武韋楊」是政治聯姻的四大家族,而被李世民看中的韋氏便是出自「京兆韋氏」 ,妥妥的名門閨秀。
「珪」是古代貴族朝聘、祭祀時用到的一種禮器,據說,朱棣在發起「靖難之役」前,曾在夢中見到父親朱元璋送給他一個大珪,并且告訴他:「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可見,「珪」在古人心中有著特殊的含義。
韋珪這個名字也確實給她帶去了一些好運氣,讓她日后成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妃之首。
不過,韋珪的童年并不圓滿。在韋珪尚在襁褓中時,她的父親便過世了,從韋珪父親的爵位由叔叔襲承來看,韋珪大概是父親唯一的血脈。
相比于童年的不幸,韋珪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歲月,沒有人知道她在這段期間承受過什麼、經歷過什麼,因為它是空白的,也應該是讓她沒齒難忘的。這一切還要從她的初婚說起。
韋珪的第一段婚姻也算門當戶對,對方是隋朝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婚后二人育有一女,而韋珪也感受到了家庭的美滿。只是,幸福并沒有持續很久,畢竟隋朝末年并不太平。
李子雄不僅是戶部尚書,同時也是隋朝的將軍,所以他們一家便起兵謀反了。不用想,李子雄最終兵敗被殺。
作為謀逆之臣的家屬,韋珪的境遇一定好不到哪去。譬如宋朝犯官的眷屬通常會沒入賤籍,《夢華錄》中女主的人生就是真實的寫照。當然,也有被流放或發配邊疆的待遇,對于女子來說,死在路上也未可知。
但是,韋氏作為望族,家族也許不會對此放任不管,最次也能沒入宮中為婢。總之,史書中沒有具體記載韋珪在這段期間發生了什麼,后人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不過,韋珪也很幸運,李淵稱帝后便大赦天下,她也因此獲得了自由身,再次回到了赫赫韋氏這個家族。
有趣的是,這段歷史即便是在韋珪自己的墓志銘上都未曾有筆墨記載,卻記載進了韋珪女婿的墓志上,這才讓后人了解了一個人生充滿坎坷的韋貴妃。
公元626年對于李世民來說至關重要,一場玄武門之變直接改變了李唐的格局。自此,唐高祖李淵退居為太上皇,秦王李世民繼位為帝,開啟了唐朝的第一個盛世。
順利登基后,便是冊封后妃,而韋珪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四妃之首,這一年她剛好是而立之年。此后本文將以「韋貴妃」 稱呼。
在多部影視劇中,常喜歡將韋貴妃刻畫成詭計多端的形象。盡管史書對她惜字如金,但是依然能看出李世民對她的寵愛,并且沒有關于她恃寵而驕的任何記錄。相反,她的性情內斂,性格柔和,待人接物非但沒有跋扈之態,反而謙讓有禮,舉手投足都是名門閨秀之姿。
不過,有一點卻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倘若李世民真的寵愛韋貴妃,為何她的子女卻備受冷落呢?
韋貴妃的長女,即與前夫所生的女兒不必說了,李世民跟她沒有血緣關系,卻依然將其封為了定襄縣主。而韋珪與前夫的生平,便是記載于定襄縣主與夫婿的合葬墓中。
韋貴妃與李世民所生的女兒臨川公主,繼承了母親的美貌和聰慧,尤其擅長書法。李世民發現女兒的才情后,還專門對其加以培養。
但是大家要注意,臨川公主直到17歲才被加封。要知道,像長樂公主7歲就被加封了,小女兒新城公主在8歲也有了封號,顯然李世民對待臨川公主略顯冷淡了些。
而韋貴妃與李世民還育有一子,就是紀王李慎,是李世民的第十子。李慎自小聰明好學,頗有才干。
但是翻開史書不難發現,在李世民在位期間,史冊給李慎的筆墨也不多。長孫皇后過世后,韋貴妃是最有機會被冊封為后的。減少對李慎的關注,會不會也是對韋貴妃的一種暗示?畢竟一旦韋貴妃成為皇后,很可能會掀起奪嫡之戰。
也有說法認為,李世民并沒有多愛韋貴妃,對于她的恩寵無非是演給韋氏一族看的戲碼。畢竟親歷過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比任何人都清,皇權總會讓人殺紅眼。
不過,韋貴妃的結局還是很好的。李世民過世后,她被允許與兒子一起生活。過世后又得以陪葬在昭陵,也算安穩地度過了一生。
史書不肯為她渲染墨跡,但她終究成為了唐太宗后宮中不可忽視的一抹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