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龐統、廖立,楚之良才
對龐統其實不必多說,他跟諸葛亮齊名,而且兩人還是親戚關系——諸葛亮的姐姐,嫁給了龐家子弟:龐山民。更關鍵之處還在于,龐統和諸葛亮自從聚會在劉備手下后,就職能分開。
諸葛亮主政,龐統則是劉備軍事上的謀主(參謀長)。也就是說兩人權限不搭界。所以,劉備入川時帶著龐統,卻把諸葛亮扔在荊州主持大局,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兩人職責決定的,沒那麼多腹黑陰謀——若帶著諸葛亮去,那才不正常呢。
自然諸葛亮說龐統為「楚之良才」,不屬于吹捧范疇,反而還有壓低嫌疑。但考慮到兩人親屬關系,又同為大牛,豈能沒皮沒臉地進行「商業互吹」呢?也就釋然了。
至于這位廖立,則很明顯他碰瓷了龐統。或說是,諸葛亮主要是在吹捧廖立,無非拉來龐統,當一個參照物罷了。那麼諸葛亮為何要吹捧廖立?看下廖立的經歷便知。
廖立屬于荊州圈子,赤壁之戰后劉備當上了荊州牧,廖立主動投奔,當上了長沙太守。後來劉備入川后,孫權曾派使者進行「友好訪問」,其實就是摸底荊州實力如何。
諸葛亮一眼看穿了孫權這把戲,便當著那位東吳使者的面表示:如今我們荊州牛大發了,就不提關羽、張飛、趙云這些打架高手了,單說文臣吧,便有一位廖立跟,龐統一樣是奇才,我們一起為了匡扶漢室而奮斗。
諸葛亮的這波吹捧,筆者給99分,少給一分怕諸葛亮驕傲——當然這是笑談,筆者何德何能敢給武侯評分?不過意思恐怕讀者都清楚,就是展現荊州實力,警告孫權罷了。
但問題是,如今我們手握劇本,都明白諸葛亮為啥吹捧廖立。可廖立卻「只緣身在此山中」,真認為自己跟龐統一般。在諸葛亮帶兵入川后,呂蒙偷襲荊州,一封信射入長沙,表示:你服不服?不服,我就滅了你長沙。
再看廖立是「立脫身走」,意思就是,撒丫子就跑。他可是長沙太守,他這一跑呂蒙便輕松得了城池。劉備對他無可奈何,畢竟被諸葛亮吹捧過。
劉備死后,諸葛亮主政,廖立認為自己應該在諸葛亮之下,屬于二號人物。可現實卻是沒人搭理他。廖立急眼了開始口出狂言:先批評劉備,后怒斥關羽,跟著又劍指諸葛亮——你身邊沒能人。潛台詞是,為啥不提拔我?
消息傳到劉禪耳朵里后,劉禪怒了:連我老爸你都不饒恕嗎?好,那我也就不饒恕你了!虧得諸葛亮斡旋,才算是保住廖立的性命。
因此,廖立名不副實。因為他就沒搞明白,諸葛亮吹捧他的用意。所以有時候吹捧,就是一種自我標榜。如一位小微企業的老闆,指著我對外界宣稱:他學歷985,留學美利堅……可問題是重用我了嗎?若沒有,那千萬別當真,否則必撞南墻。
二、吾不如子初遠矣
所謂的「子初」,便是劉巴。如今一直有種說法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法正)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其實,這后半句是狗尾續貂的產物。尤其是對劉巴來言,他雖非常有才,被稱為三國奇才之一,卻絕對達不到諸葛亮、龐統和法正那般地步。
劉巴也是荊州圈子的人,是荊州的名士或高士。當年劉備在寄居荊州劉表手下時,并沒有閑著,而是四處招攬人才。劉備追求劉巴,比三顧茅廬還要早些!奈何劉巴卻看不上劉備,而傾心于曹操。
後來,曹操統兵南下,劉表病死,荊州投降。劉巴便一蹦三尺高地來到了曹操麾下。哪料曹操卻很耐人尋味地玩了一手:曹公辟為掾,使招納長沙、零陵、桂陽。意思就是說,讓劉巴代表自己,去招攬長沙、零陵、桂陽這三郡的人才。
劉巴那麼有名,為何曹操不留在賬下重用?不得而知,恐怕只能說,曹操似乎并不認為,劉巴要比自己手下的五大謀士強。也正是曹操的這一安排,開啟了「劉巴逃亡記」。
曹操兵敗赤壁后,長沙等三郡都歸了劉備。
而劉巴便一竿子逃到了交州,反正就不跟你劉備玩。隨后為了躲避劉備,又去了交趾郡(如今的越南境內),最終回到了西川,跟了劉璋。所謂命也,時也!劉巴都這麼逃亡了,卻還是沒跳出劉備的手掌心——劉璋邀請劉備入川!劉巴連忙勸劉璋:別介啊,劉備不是好人,你這是引狼入室。奈何劉璋不聽。最終劉備奪了西川,笑瞇瞇地瞅著劉巴。
劉巴能怎樣?只能咧嘴,好吧,從了你!但劉巴的名士風范卻不倒,由于張飛很敬重他,沒事就找他談人生。可劉巴卻認為張飛是粗人一枚,跟這種人交往大丟臉面,故而不給張飛面子。
張飛急眼了,劉備更急眼——你這哪里是不給張飛面子,分明是不給我面子。于是劉備便起了殺心。
諸葛亮大驚,連忙找到劉備表示:「運籌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意思就是,我的才華沒法跟劉巴比,我自愧不如!其實潛台詞便是:劉巴殺不得。有了諸葛亮的這句話,劉備便放過了劉巴。
從諸葛亮說出這吹捧話來分析,顯然他就是為了保住劉巴性命!卻又不敢直言,畢竟劉巴得罪苦了劉備。故而諸葛亮只能通過吹捧,以自己為參照物——其實就是做擔保人,這才讓劉備手下留情。
不可否認劉巴的確很牛,如解決蜀漢的經濟困境——堪稱蜀漢經濟方面的奇才。還有,劉備的登基詔書,也出自劉巴之手。但上升到比諸葛亮厲害,跟龐統、法正并肩,顯然他達不到這層次,故而也屬于名不副實!
所以有時候「吹捧」,并不僅僅是意味著「捧殺」,還能有救命功能,就看怎麼運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