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近三百年的歷史上,當朝一品朝廷命官被押送到菜市場門口,當街斬首的,極為罕見。特別是這位一品的朝廷命官還是文淵閣大學士,不但為官清正而且才能也是數一數二的。
圖1
更有意思的是,這位大清的一品大員在被皇上下達「斬立決」后,還能神色如常,行刑前還不忘讓兒子整理好包袱,并稱自己不會死。
這位身居高位的朝廷命官便是咸豐年間的柏葰。都說君無戲言,當朝圣上的決斷更是不可能更改。那麼,柏葰柏大人為何會被斬首?而面臨「斬立決」的圣令時,他又為何又會如此自信呢?
柏大人原名松葰,是蒙古正藍旗人,巴魯特氏。在一八二六年的時候,也就是道光早年,憑借著自己出色的才能考中了進士,從此進入朝堂,開始了自己的仕途。這位柏大人的仕途暢通有些駭人。歷任的官職,一雙手都數不過來。
圖2
當時已經算是清末,大清的氣數將盡,那時候時局動蕩不堪,吏治腐敗不已。朝堂上的那些大官們只顧得貪圖享樂,哪有心思去理會家國大事。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長期處于這種腐朽風氣的腐蝕,我們的柏大人依舊能堅守自己。他沒有受到那些沒有上進心,只顧得勾心斗角、結黨營私的同僚們的污染,保持著為官清正,就連《清史稿》稱其「素持正」。
就是因為柏大人是當時朝廷的一股清流,所以吸引了當時執政的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很喜歡柏大人,頗為器重。所以,柏大人創下了一年之間,連升五級的記錄。也是因此,遭到了朝廷中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忌恨。
圖3
我們的柏大人不但是道光皇帝的寵臣,同樣深得咸豐皇帝的喜愛。在咸豐年間,柏大人出任熱河都統。他在職位的時候,發現了存在于熱河地區的諸多弊端還有很多矛盾之處,像他這般正直的官員眼中是容不得沙子的,所以并沒有放過這些問題。
柏大人認真分析每個弊端并進行了治理,而且將蒙古地方的礦產問題較為妥善地處理了。
從此之后,柏大人愈發的被皇帝所看重。即便是在咸豐時期,仕途依舊通暢。後來,也為大清國解決了大大小小的諸多問題。
仕途坦然,一路暢通無阻;兩朝重臣,深得圣上器重。柏大人可謂是活生生的人生贏家啊!
在一八五八年的時候,柏大人又升職了,成了文淵閣的大學士。可是,這次升遷卻不是好事的開端。
圖4
在這一年,成為文淵閣大學士的柏大人需要主持順天的鄉試。鄉試算是最小的科舉考試,也不如其他科舉考試那樣的嚴格。這次考試的考生足有近千人,最后錄取十分之三,也就是會有三百名考生從中脫穎而出。
其實,本次鄉試的過程還是非常的順利的,一直到九月份發榜的時候,都沒有什麼事端發生。但,在其他同僚為柏大人慶祝的時候,參加考試的考生們鬧騰起來了。
而這一鬧騰,便有一樁大案浮出水面。
事情是這樣的,在考生們懷著忐忑的心情揭榜的時候,居然發現平日里渾渾噩噩過日子的平齡居然中榜了,還是高中的第七名!
圖5
要是這位平齡是正常的考生也就罷了,可能是運氣好,超常發揮,這無可厚非。但是,這位平齡只是一個戲子,每天還登台唱戲,這都能高中,那他們這些每天讀書到深夜的學子們豈不是學到豬窩里去了?
所以,在放榜半個多月后,一份奏折遞到了咸豐皇帝面前。奏折中指出了這次順天鄉試的怪異之處,將一個戲子錄取為舉人,實在是說不通,而且這戲子的兩份試卷還不同,應該細細審查。
咸豐本就非常痛恨科舉舞弊,看到奏折,立刻派人嚴查此案。特地任命兩名親王還有兩位朝廷命臣審查這個案子。
圖6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五十多個不懂學術的混子都中榜了!當即就把主考官柏大人給革職了。
皇帝大發雷霆起來,官員們辦案的速度那是杠杠的。而且這次辦案調查的主要官員更是出了名的鐵帽子王載垣,深得咸豐帝的信任。
在辦案調查組成立后,鐵帽子王載垣便立刻展開行動,將這次順天鄉試的所有考卷都進行了徹查。
徹查的結果也是讓咸豐皇帝怒不可遏,三百位錄取的考生中五十位的卷子是寫得亂七八糟。而戲子平齡的卷子更是離譜,一篇文章才八百字,光錯別字都差不多達到一半。
圖7
其實呢,我們的柏大人,在這場科舉舞弊案中,僅僅屬于瀆職罪。因為這次的舞弊,他基本不知情,也只是稀里糊涂地收了十六兩銀子。那些主犯都是貪污了幾百兩銀子的。
因為十六兩銀子的小事就斬殺深得皇帝信賴的一品大員,顯然是不可能的。這一點,柏大人自身也是知道的。
但是有些人卻想置柏大人于死地。所以,這樁案子一審再審,終于查到了關于柏大人的地方。柏大人因為難以拒絕親戚的請求,一個名叫羅鴻繹的人被他給違規錄取了。
這下,就有了讓柏大人死罪的理由。在柏大人被下達「斬立決」后,他依舊不在意。
因為他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會死,皇上也不可能殺他。他認為,自己頂多被流放個幾年,就當是看看風景了。所以才會讓兒子回家準備好包袱。
圖8
其實,咸豐皇帝也不想殺他,但是一眾官員不樂意了。紛紛上奏,其中一些權臣如載垣等,推波助瀾,三番五次的請求。咸豐皇帝只得無奈的判決斬殺柏葰。
結語:
因為得罪人太多,兩朝寵臣柏葰依舊被斬殺。他知道自己的價值,知道咸豐皇帝不會殺他,但聰明反被聰明誤。他最后這樣的結果,也只能說是咎由自取,因為得罪的人太多了。
就是因為他自視甚高,因為他驕傲自滿,沒有給自己留下退路,也沒有做絲毫的準備。而且,也因為他得罪了太多人,才會從罪不至死到斬立決!謙虛處世、和善待人才是我們要學習的道理,諸君是不是也這麼認為呢?
參考文獻:
《清實錄》
《清史講義》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