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歷史上哪個朝代的奇葩皇帝多,大明要擁有姓名。
大明朝的皇帝從永樂大帝往后,妥妥的一代不如一代,直到接二連三地出現了「木工皇帝」、「修仙皇帝」等,大明的未來已經可以窺見。
那麼大明最奇葩的皇帝是誰呢?
那就是24年沒上過朝的懶皇帝嘉靖帝,不上朝也就算了,關鍵是還能憑著一手「帝王術」,輕松執政45年,成為明朝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
嘉靖帝是大明第11位皇帝朱厚熜,別的皇帝都是為了爭皇位搶破頭,但是對于朱厚熜來說,這個皇位卻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1521年,朱厚照駕崩,不過因為他沒有子嗣,于是張太后就與大臣們商議,從皇室旁支中選出一個人繼承皇位。
于是作為朱厚照堂弟的朱厚熜就這樣撿了一個大便宜。
不過,雖說便宜撿到了,但是朱厚熜這個皇位坐得也很不容易,就因為這樣,所以從那時候就已經看出了他的帝王天賦。
剛開始時,朝政都把握在張太后與首輔大臣手中,朱厚熜即位之前,首輔大臣曾想讓他以「皇太子」的身份繼承皇位。
朱厚熜肯定是不愿意的,他表示:「先帝的遺詔只是讓我繼皇帝位,并沒說當皇子」,其實說白了,如果以太子的身份即位,那不就等同于認自己的堂兄當爹嗎?
因為雙方都僵持不下,還一度產生了沖突。朱厚熜即位以后,又將自己的親爹親媽追封為皇帝皇后,大臣們又是極力反對。
不過朱厚熜硬氣得很,雙方的僵持最終以朱厚熜的全面勝利為結束。
那麼為什麼說從這點小事上就能看出他的帝王天賦呢?
朱厚熜之所以極力追封自己的親爹親媽,孝順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為了加強皇權,快速擺脫舊臣勢力的控制。
在這之后他大力改變政治格局,提拔新人,整頓吏治,最后再賦予內閣密奏的專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將內閣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他循序漸進,先是整頓朝綱,推行新政,而后改革科舉制度,去除了很多弊端,確保選舉的良性發展。
他對待百姓也是愛民如子,往年那些沉重的賦稅該減半的減半,該豁免的豁免,田地歸還給百姓,還狠狠懲治了貪贓枉法的大臣。
不得不說,事情發展到這里還算正常,這麼看來朱厚熜也是個明君了,他初即位時勤勉執政,整頓朝綱,頗得民心。
這麼一位明君,從哪里看出來奇葩的呢?
其實縱觀歷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即位初期勤勉,中后期就開始犯糊涂,如前面的唐玄宗,后面的乾隆帝,都是典型的例子。
朱厚熜也沒能逃脫這一魔咒,不過他比較特殊的地方是,中后期開始犯渾是因為發生了一件大事。
這事還要從朱厚熜厭惡「佛教」開始說起。
朱厚熜即位以后,大力打壓佛教,大興道教,當然了,歷代也不是沒有信奉道教的皇帝,但是能信奉到走火入魔的還是要看朱厚熜。
他對于道教極其迷信,認為方士能夠制作出長身不老丹,這也就罷了,他還給自己與親爹親媽加封道號,以神化自己。
當將士們在外征戰的時候,他領著太監們在道觀內祈禱,為了修建道觀,不惜濫用民力財力,一度導致國庫空虛。
因為朱厚熜信奉道教太過極端,差點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朱厚熜被江湖術士哄騙能夠制作出長身不老丹,于是數次在民間選拔宮女入宮,每次都要上百名,這些宮女的任務就是在清晨為他采摘甘露。
朱厚熜認為用甘露送服人參能夠延年益壽,這些宮女們的工作非常繁重,不管是嚴寒的冬季還是布滿蚊蟲的夏季,都要每日為他采摘甘露。
在這樣強大的工作量下,很多宮女病倒了,不光是宮女,就連妃子們也被她壓榨地勞苦不堪,久而久之,很多宮女都病倒了。
公元1542年,發生了震驚古今的「壬寅宮變」。
當時正值冬季,夜晚點燈的時候,兩位妃嬪商議道:「與其死在他的手中,我們不如先動手。」
于是她們在做了一番準備過后,隔了一天,趁著朱厚熜在曹端妃的床榻上熟睡的時候,幾個妃子拿出繩子套在了朱厚熜的脖子上。
朱厚熜猛然間被驚醒,眼看著就要掙脫束縛,旁邊侍奉的宮女剛開始嚇得一動都不敢動,不過後來想起朱厚熜的惡行,瞬間惡向膽邊生。
她們一不做二不休,紛紛上前死死按住朱厚熜,十幾個宮女一起下手,誓要將他送上西天。
只不過可惜的是,雖說人多,但是也都是柔弱的婦人,宮女們慌亂間將繩子打成了死結,朱厚熜越掙扎,就越勒不死他。
眼看著刺殺沒有成功,有人害怕了,于是趕緊跑出殿外直奔皇后住處,說有人要刺殺皇上,最終這場刺殺以失敗告終,朱厚熜也撿回了一條命。
經過這場事件以后,朱厚熜大受驚嚇,夜晚每每驚厥無法入睡,從那以后他就搬到了西閣居住,再也不肯見人。
也就是這個節點之后,朱厚熜更加糊涂,他為了養生修道,24年沒上過朝,為了修建廟宇,絲毫不顧已經岌岌可危的國庫。
根據史料記載,「壬寅事變」之后,20余年間朱厚熜總共召見了大臣3次,除此之外再也沒上過朝。
那麼就有人問了,一個不上朝的皇帝憑什麼還能穩坐皇位20多年呢?難道這樣的昏庸皇帝還不足以引起民憤嗎?
其實并不是朱厚熜的所作所為沒有引起民憤,而是朱厚熜不上朝歸不上朝,并不代表他皇權就落入他人之手了。
朱厚熜憑借著「帝王術」掌控朝政足足45年,即使不上朝,他也能對各地大小官員的一舉一動都清清楚楚。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朱厚熜的帝王心術很簡單,那就是他能直接看到事情的本質。
要想把控皇權,最重要的就是將內閣牢牢握在手中,誰也不允許染指。
內閣就是掌控機密事務的一個機構,相當于清朝的軍機處,不過它比之軍機處更加嚴密,因為內閣是朝廷的行政與執行機構。
當然了,內閣既然掌控著朝政,內閣的官員也同樣權利遮天,于是朱厚熜為了將內閣與朝臣形成制衡,不惜重用嚴嵩。
嚴嵩也是明數一數二的權臣,嚴嵩在朝中結黨營私,為非作歹,對于這些朱厚熜不是不知道,但是同時他也明白,只要有嚴嵩在,他的皇權就能穩固。
對于朱厚熜來說,只要嚴嵩不覬覦皇位,并且辦事尚且得力,對于嚴嵩的所做所為他都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同時他給了內閣一些特殊的權利,讓司禮監能夠參與朝政。
其實說白了,司禮監原本就是為了管理太監而產生的,不過朱厚熜因為怠于朝政,于是司禮監的權利得到擴大。
他們有著代替皇帝批紅的權利,卻沒有決策權,不過這樣照樣能夠讓他們與權臣之間形成制約,而朱厚熜就坐鎮后方,坐收漁翁之利。
除了內閣之外,外戚專權也是皇位的一大威脅,他為了限制皇親國戚的發展,特意為他們量身定做了一些政策。
很多皇親國戚不能繼承爵位,并且不再享有特殊的福利,以保證他們沒有霍亂朝綱的能力。
最后一點也是最主要的,不管社會發展多少年,錢永遠是最主要的安身立命之本,放在皇帝身上也一樣。
他放縱奸臣對百姓征斂賦稅,只要能填充國庫,對于貪官污吏的行為就能夠忍受。
當然了,朱厚熜的確是能夠將皇權玩得出神入化,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就能治理好國家,成為一個好皇帝。
好皇帝是在擁有帝王心術的同時,把國家往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只顧著加強皇權,置天下百姓于不顧。
很明顯,朱厚熜就是后者。
他雖然將皇權牢牢掌控在手中45年,但同時整個朝廷都因此從內爛到外。
朝中貪官污吏不斷,嚴嵩把控朝政,為非作歹,同時倭寇數次騷擾百姓,朝廷卻沒有能力抵抗。
百姓已經困苦不堪,餓殍遍野,皇帝還要勞師動眾修建寺廟,大興道教,皇權的確是加強了,百姓也活不下去了。
邊境被騷擾之時,整個大明岌岌可危,戚繼光等眾將士在邊境拼命,朱厚熜卻到處尋找長生不老藥。
公元1566年,找了一輩子長生不老藥朱厚熜還是死了,并且就是死在了他的「仙丹」上。
朱厚熜死后,給下一代皇帝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此時的朝廷內憂外患,倭寇橫行,民間起義不斷,終于成了大明滅亡的禍根。
如今,后世之人對于嘉靖帝還是褒貶不一,當時百姓甚至流行起了一個兒歌:「嘉靖嘉靖,家家皆凈」,用以形容百姓對嘉靖帝的諷刺。
不過同時就是因為他皇權的加強,所以讓朝廷出現了一大批能人,這在明朝歷史上并不多見,甚至也有人說,如果嘉靖帝跟崇禎帝對調的話,大明不一定能亡。
那麼你認為,嘉靖帝究竟是個怎樣的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