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三國時期,曹操無疑是性格最為復雜的歷史人物。一方面他多疑善變,另一方面他又誠摯待人。
就拿許攸和楊修來說,兩人對曹操集團做出了重大貢獻,最終卻難逃一死。反而將曹操祖上十八代罵了一遍的陳琳,受到了曹操的重用,這是為什麼呢?
曹操很羨慕袁紹,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屬于最頂尖的名門望族,門客學生遍布天下。尤其袁紹具有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更讓曹操欽佩。
「十常侍之亂」中,袁紹敢帶人屠殺掌權的宦官;「董卓之亂」中,袁紹敢在朝堂上、文武百官面前向董卓亮劍,這是何等膽魄?所以曹操早年對于袁紹極為尊敬,帶頭奉袁紹為諸侯聯軍的盟主。
可隨著袁紹勢力越來越大,昔日那個「敢為天下先」的少年一躍變為計較得失的割據軍閥,對于漢室也沒了曾經的初心,甚至在漢獻帝逃難民間的時候,袁紹直接拒絕出兵營救。
等到曹操營救并妥善安排好漢獻帝后,袁紹開始嫉妒起來,甚至想要謀劃劫走漢獻帝。最終兩位發小展開了激烈的對決。對決剛開始時,曹操自己都沒有信心能打贏,完全在硬著頭皮對抗。
好在曹操集團上下一心,為曹操免去了很多壓力。再加上曾經的同窗、袁紹集團中的許攸倒戈,為曹操指明了袁紹軍隊的軟肋,讓曹操夜襲烏巢,劫走袁紹的糧草并燒了糧倉,這才瓦解了袁紹的優勢。
可以說官渡之戰的勝利,許攸占頭功,可許攸此人甚是狂傲。他仗著自己的功勞和曹操的關系,不僅目中無人,還肆意破壞法制,對曹操也是一句一個「阿瞞」,甚是無禮。
曹操的確拿他沒有辦法。終于有一天,許攸再次口出狂言,說曹操不能沒有他。這次違法剛好讓許褚逮到,許褚是個直腸子,尤其看到許攸對曹操一直出言不遜,實在忍無可忍。
就這樣,許攸被許褚當街砍殺。得知消息后的曹操故作憤怒和傷心,既懲罰了許褚,又哭悼了許攸,表面功夫天衣無縫。但實際上,曹操也早就想殺了許攸,畢竟「大恩成仇」 。
楊修的家世不比袁紹家族差到哪里去,楊修家「四世太尉」,可以說楊家四代人都掌管著東漢的軍政。楊修本人在軍政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不僅如此,他還在文學方面頗有建樹。
曹操對于楊修的能力很是認可,任命他為丞相主簿,相當于朝廷一把手的秘書。從這里可以看出,最開始曹操對楊修是信任的,也是倚仗的。
根據《后漢書》記載,楊修任職內軍國之事不論大小,他都了如指掌,并能以最高效率統籌、謀劃,是曹操集團幕后最大的功臣之一。
然而楊修這個人也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恃才傲物,尤其喜歡猜測曹操的意思。通常曹操說出上半句,他就能接下半句。
有一回曹操賜給大家一份食盒,上面寫著「一盒酥」。眾人不解,楊修瞅了一眼笑道:「這是‘一人一口酥’。」于是便和眾人分食。
曹操得知以后稱贊楊修機敏,可他心中卻并不開心。抖機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事情還要抖機靈,那就太有風險了。
果然,當曹操征討劉備的時候,一連下了許多天大雨,泥濘不堪。原本兩軍就實力相當,此時更是進退兩難。焦慮的曹操面對這種情況,看著吃剩的雞骨頭,頒布了名為「雞肋」的口令。
楊修聽到以后,不假思索直接打包行李。眾人很是疑惑,楊修解釋道:「雞肋’這種東西,吃了沒有肉,扔了可惜。丞相定然不會再打了,不日便會班師回朝。」
此言一出,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畢竟平日里楊修對曹操的話一分析一個準,于是大家都開始收拾行裝,等待曹操班師的命令。曹操聽到動靜出來巡視,看到大家都在收拾行裝甚是吃驚,趕忙詢問。
得知事情經過后,這下曹操不能再忍了,他可以原諒楊修在同僚面前抖機靈,但絕不允許這種自作聰明影響到軍心。就算曹操有這個想法,不到時間,屬下再明白都不能說出來。
萬一劉備打過來了呢?萬一天氣變好了呢?等到該打仗的時候因為楊修的一句話三軍歸心似箭,不僅裝備都收拾了,戰意也沒有了,還如何指揮?
作為統帥,曹操要分析很多因素,也要對很多事情負責,所以他絕不可能放過楊修,必須正法以示軍威。
陳琳之所以被重用,一方面是他識時務,另一方面是他有才又不自傲,完全避開了許攸和楊修的缺點。
古代出兵征戰都需要名義,既能鼓舞士氣,也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故而在官渡之戰前夕,袁紹派陳琳編撰征討曹操的檄文。陳琳揮筆立就,袁紹看完大喜,當即命人復制并散發出去。
檄文中不僅寫了曹操是宦官之后,出身不好。還寫道他的父親和祖父弄權等方方面面,不論是真的還是傳言,陳琳都寫的頭頭是道。然后筆鋒一轉,又寫曹操「挾天子」的不臣舉動,罵曹操是漢賊。
最后,檄文呼吁天下有志之士共同討伐曹操、匡扶漢室,言辭之急切煽動性極強。總之,當這篇檄文被送到曹操面前時,曹操驚出一身冷汗,原本因為頭痛臥病在床的他直接跳了起來,慌忙詢問這是誰寫的。
得知是陳琳之后,曹操十分欣賞陳琳的文筆。隨后在官渡之戰結束后,曹操面見了陳琳,說他罵自己就行了,為何要牽扯到自己祖上。陳琳躬身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曹操聽到后一笑了之,并重用了陳琳。重用陳琳也是在給天下人看,讓袁氏故人產生順從之心。
綜上所述,曹操不殺陳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政治因素,曹操惜才只占一小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