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是隋唐時期的大英雄,大豪杰。在那樣一個兵荒馬亂、風云變幻的時代,他活出了自己的不一樣的人生。
秦瓊到底有多傳奇?無論是在政府還是在民間,他都被賦予了最高榮譽,成為了人生贏家。
(左右門神秦瓊和尉遲恭)
秦瓊一生戰功卓著,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于大唐貞觀十二年病逝。
五年后,唐太宗加封他為徐州都督,然后又追加為胡國公,作為開國肱骨之臣,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名垂千古。
秦瓊賣馬的故事、兩脅插刀的典故,都為老百姓茶余飯后津津樂道。尤其在民間,更是被老百姓擁護封神,和尉遲恭一起被作為門神,守護著千家萬戶。
這樣一個響當當的人物,其晚年生活卻凄慘到不得不裝病,來保全性命,甚至連李世民送的藥都不敢喝,也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秦瓊)
秦瓊出生在齊州歷城(也就是現在山東濟南),許是因為秦瓊驍勇善戰,小說《隋唐演義》中,便將秦瓊演繹成了大將之后,并且父親和祖父都是在戰場上為國捐軀。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秦瓊,出身官宦之家,他的先祖擔任過太守,祖上三代曾做過縣令、王府記室和錄事參軍、縣公等。
秦家即使不是世襲的名門望族,也一定是當地頗有影響力的大戶人家。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從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秦瓊家境優越,有條件供他習文練武,加上他自己又勤奮好學,小小年紀便武藝高超,有勇有謀。
(電視劇-秦瓊劇照)
最難得的是,秦瓊不僅有一身過硬的本領,還心懷大義。對小家,他孝順寡母,其孝道是人盡皆知;對朋友,他豪爽仗義,喜歡結交各路英雄豪杰;對大家,他渴望能拯救天下蒼生,為老百姓謀求一個現世安穩的生活。
為了這個大義,秦瓊多次易主,不斷的尋找和他志同道合的伙伴。
隋朝末年,各地農民相繼起義,戰火連天,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年少的秦瓊剛開始參加工作,先是在隋朝將領來護兒手下工作。
來護兒獨具慧眼,很快就發現了秦瓊的過人之處,知他將來必有一番作為。來護兒十分看好秦瓊,對他賞識有加。
當年秦瓊的母親病逝后,作為領導的來護兒竟然親自到下屬家中慰問吊唁。軍中將士眾多,獨秦瓊一人受此待遇,可見來護兒對秦瓊有多器重。
(隋末將領來護兒)
秦瓊本非池中之物,後來他到威振東夏的隋朝大將張須陀麾下任職。在祝阿大戰中立下大功,開啟了他的成名之路。
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張須陀再一次征討遼東,鎮壓叛軍。
十一月,張須陀領兵萬人對盧明月進行阻截。而盧明月手握十萬大軍駐守祝阿(現山東禹城)。雙方戰力如此懸殊,張須陀卻毫不畏懼,多次交鋒也未落入下風,雙方在淮水附近僵持不下。
對抗沒幾日,隋軍糧草已是消耗殆盡。反觀盧明月,糧草充足,手握十萬大軍,且軍中將士多是受過正規訓練的隋軍,再加上人數10:1的絕對優勢,盧明月驕傲了。
他信心滿滿,準備傾巢而出,一舉拿下隋朝第一大將張須陀。
(祝阿大戰)
此時的張須陀進退維谷,便召集將領商討對策,定下調虎離山之計。
然而由誰領兵去偷襲叛軍主營,掩護大部隊撤退,是個難題。誰都知道,此一去便是九死一生,甚至毫無生還的可能。「誰愿帶兵前去?」面對張須陀的問詢,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此時,心懷大義的秦瓊站了出來,「將軍若不嫌棄屬下無能,便派我去吧。」緊接著,羅士信也上前一步,雙手拱拳,「屬下亦愿擔當此任」。于是秦瓊和羅士信各帶領一千騎兵連夜埋伏,伺機偷襲。
這場戰役頗具戲劇色彩。盧明月發現隋軍撤退,親自帶著主力部隊追趕張須陀,留下幾萬兵力鎮守營地。
秦瓊有勇有謀,知道以自己的兵力正面迎敵無異于以卵擊石。便待盧明月走遠后,在營地周邊四處放火,叛軍誤以為是隋軍的支援部隊來了,而他們的主力卻在一線作戰,一下子軍心渙散,未戰便已潰不成軍。
(電視劇-隋末名將張須陀劇照)
盧明月本已打得隋軍快要堅持不住了,卻突然看到自己的老本營火光沖天,狼煙四起,頓時心下大驚,調頭便往回撤直奔大營。
張須陀見狀,心下大喜,果斷帶領人馬扭頭追趕盧明月,與秦瓊里應外合,形成合擊。雙方局勢瞬間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隋軍大勝。
秦瓊此戰封神,榮獲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官職——正六品「建節尉」,這一年他還不到20歲。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張須陀又一次征討瓦崗軍的戰斗中,不幸被李密伏擊,力竭而死,以身殉國。秦瓊率領殘部跟隨了隋朝大將裴仁基。
(瓦崗軍首領李密)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裴仁基奉命征討瓦崗軍時,因為受到蕭懷靜的牽連,被瓦崗軍首領李密招撫。
秦瓊跟隨裴仁基投降后,李密十分高興,他早就聽聞秦瓊的大名,一心想要拉攏他為己所用。在李密軍中,秦瓊受到了高規格、高標準的待遇,被封為賬內驃騎,這是瓦崗軍至高的榮耀。
秦瓊和程咬金、羅士信、裴行嚴四大驃騎一起統領八千多人的內馬軍。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陽(現在的河南俊縣)相遇,差點兒戰死沙場。
混戰中,李密不幸被亂箭射中墜馬落地,只見秦瓊單槍匹馬殺入重圍,李密這才在生死存亡之際逃過一劫。秦瓊也算是報了他的知遇之恩。
(電視劇-秦瓊劇照)
從此之后,瓦崗軍元氣大傷,逐漸衰落。
同年九月,李密在洛陽邙山,被原來的隋朝名將,後來自立稱帝的王世充偷襲,瓦崗軍敗。李密一路奔波逃跑后,率領殘余部隊投奔了李淵。而秦瓊卻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也是愛才,封秦瓊為龍驤將軍,希望他能為自己效力。
王世充兇狠殘暴,河南一帶百姓苦不堪言,庫存的糧食吃完了,城中就出現人吃人肉的現象。
秦瓊是一個胸懷大義的人,在看清楚了王世充對待同僚,對待百姓的手段之后,又怎麼可能一直追隨他呢?
(唐太宗李世民)
秦瓊和程咬金等人一起,趁著李淵攻打王世充兩軍混戰之時,投奔了李淵。
李淵久聞秦瓊大名,又正值用人之時,把他安排到了秦王府。秦瓊多年奔波,終于遇到了同樣和他心系百姓的明主李世民。
從此,秦瓊一路開掛,屢立戰功,進入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
(秦瓊 劇照)
秦瓊加入唐軍之后,所向披靡,幾乎戰無不勝。幾乎所有的重大戰役,他都沒有缺席。
在美良川之戰中,他成功收服了尉遲敬德。虎牢關之戰,成功擒獲竇建德。可以說秦瓊為李唐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618年5月,李淵在長安定都,建立唐朝。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居功至偉,在老百姓中威望極高,手下又有秦瓊、李靖、尉遲恭等著名將領,完全有實力進行皇權之爭。
(電視劇-李建成劇照)
公元626年7月,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現在陜西西安)內發動政變。李世民率領數十名親信,在玄武門大開殺戒,親手拿下太子李建成首級。尉遲恭緊隨其后,射死了齊王李元吉。
作為臣子,秦瓊參與了玄武門政變。但是秦瓊對此次政變是持中立態度的。
這也是為何政變當日,李世民并未把他帶在身邊,而是讓他駐守城外,阻攔太子援軍進入。當然,秦瓊再次不辱使命,在城外成功攔截了太子援軍,為李世民誅殺李建成贏得了時間。
待太子手下猛將薛萬徹趕到之時,看到的卻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項上人頭。政變后,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不久之后,禪讓于李世民。
(退位后的唐高祖李淵)
李世民繼位后,開始了宗室大洗盤。
李建成的兒子和李元吉的兒子,包括幼兒在內,全都被殘忍殺害,還在宗室的名冊上刪除了他們的名字。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全部收入宮中,還霸占了李元吉的妻子楊氏。
若不是尉遲恭再三求情,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親信也將全部被殺殆盡。
傳說李世民殺人太多,恐懼兄弟的鬼魂前來索命。讓尉遲恭和秦瓊只能守在門前,他才能睡個安穩覺。這也是後來民間把他們的畫像掛在門口,被后世稱為門神的由來。
(門神)
秦瓊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兩肋插刀說的就是他。
這也是密謀玄武門政變時,他不像尉遲恭那樣積極,跑前跑后出謀劃策的原因。他不忍看到手足相殘,他不愿無辜之人受到牽連。
這也為李世民不再像以前那樣信任他,埋下了伏筆。
秦瓊和李世民在戰場上可以說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在戰場之下,卻只有君臣之分。玄武門政變后,秦瓊目睹了皇室之間的互相殘殺。
他深知最是無情帝王家,正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于是他便稱病在家,不問朝事。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察覺到了李世民對他已起疑心。為避免殺身之禍,為保全妻兒老小,他不得不裝病臥床不起,這一裝,就是整整十二年。
(蓋世英雄秦瓊)
李世民曾派李靖前去看望,也派出御醫去為他診病,表面上是關心慰問,實則是一探虛實。
秦瓊多年征戰沙場,流血無數,身上自然有一些小毛小病。李世民拿出珍貴藥材為他熬制的湯藥,他卻一口沒喝,讓兒子全部倒掉。
可見秦瓊也是日日擔憂,深怕一不小心中了李世民的計,丟了性命。
秦瓊是有大智慧的,理想抱負都已實現,在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功成身退,為親人求一個現世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