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古代駙馬是不是如同影視劇里一樣,從此飛黃騰達,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作為古代皇帝的女婿究竟有多難?不僅需要才華出眾,面容俊秀,在婚前還有許多的規矩需要遵守,其中最「奇葩」的,便是試婚這個環節。
看看他們真實的生活是怎樣的吧,是不是像傳聞中那般美好呢?
首先,我們來說說「駙馬」一詞的來源。在先秦及兩漢初期,駙馬最開始的本意,是指古代為了避免皇帝出行時,行蹤被暴露遭到刺殺。
為了皇帝的安全考慮,宮中就會安排多個替身,讓他們駕駛著同皇帝一樣的馬車。而駕駛著這些「副車」的人也有一定的官職,他們被稱為駙馬都督。
那這和皇帝的女婿駙馬有什麼關系呢?都是因為這個
駙馬都督一職,在兩漢時期基本都是由皇親國戚這些高門子弟擔任,而后多位公主都曾嫁給了官職為駙馬都督的人。
比如三國魏時,何晏就曾娶金鄉公主為妻后,被封為駙馬都督。到了晉代,王濟也是娶公主后成為駙馬都督。
因此后代便將公主的丈夫都統稱為「駙馬」。
在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公主也不例外。最開始皇帝挑選駙馬,是皇帝為了拉攏人心,達到其在政治方面的目的。
但后來隨著歷史變遷,朝代更迭,這樣的「刻意為之」就逐漸減弱了。這時,皇帝選駙馬就會根據駙馬個人的人品、才華以及樣貌等多方面,進行考察。
選駙馬經歷多朝多代,進行了許多的改革。到了清朝,選駙馬的規定其中有一項很是奇特,就是公主在嫁給駙馬之前,都會由「試婚格格」進行試婚。
為什麼會產生試婚制度呢?這一切要從明朝的永寧公主朱堯媖,選駙馬說起。
明朝的這位永寧公主,是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胞妹,金枝玉葉。待到她及笄后,明神宗便開始為其搜尋如意郎君,他指派太監馮保來負責此事。
明朝民間也傳出,明神宗要為永寧公主選駙馬的消息,一時轟動京城。但太監馮保,根本沒將此事放在心上,剛好民間有一梁姓富豪,想要與明朝皇帝攀上親戚,便使用大量的錢財賄賂馮保。
馮保拿人錢財,替人辦事,便選了患有癆病的梁邦瑞,為永寧公主的駙馬。而明神宗以及永寧公主的母親李太后,都被馮保蒙在鼓中,以為梁邦瑞才華斐然,定然是良婿。
就在兩人的婚禮當日,梁邦瑞臉色慘白,全無血色,婚禮儀式進行到一半竟突然口吐鮮血。
參加婚禮的眾臣紛紛感到驚恐,疑惑這駙馬怎會吐血,而馮保為了能夠掩蓋,讓手底下的太監們,稱駙馬掛紅是為吉兆。
梁邦瑞拖著病體,好不容易完成了婚禮儀式,但明朝對于帝王家的私生活,擁有嚴格的制度,公主出嫁后,只在公主府過洞房花燭夜,之后就會回到后宮專門的宮殿中居住。
而駙馬若要與公主相聚,必須要提前通報,而負責通報的老宮女,看駙馬十分礙眼,經常讓其拿錢才幫梁邦瑞稟報。
先開始梁邦瑞想著拿錢消災,避免引起沖突,但沒想到,老宮女得寸進尺,竟然辱罵梁邦瑞,氣得梁邦瑞嘴里噴涌出鮮血,暴斃而亡。
于是永寧公主結束了短暫僅有一月的婚姻,而在此期間,永寧公主還未與駙馬行房,仍舊是處子之身。永寧公主在守寡十二年后,離開人世。
明朝駙馬毫無實權,連與公主見面都需要看人臉色,甚至拿錢賄賂,可見這個駙馬確實當得艱難。
而且做了駙馬,就不能入朝為官,否則整個家族都會受到牽連,即使有人已經做了官,也會讓其退休。
清朝就是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便推行了試婚制度。在公主嫁給駙馬之前,先將試婚格格送到駙馬府上,與駙馬同吃同住。
在此期間,試婚格格是有任務在身的,她需要與駙馬同房,來觀察駙馬身體狀況是否良好,還需要記錄下駙馬的衣食住行,待到試婚時間結束,便會將記錄呈給太后查閱。
經過太后查閱后,才決定是否將公主嫁給駙馬,就避免了像永寧公主的前車之鑒發生。
對于駙馬而言,如此毫無人權的行為,讓人氣憤,卻又無可奈何。可見駙馬并不像影視劇那般美好,對于駙馬而言,這般憋屈的生活,可能一天都難以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