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有載:「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杰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這樣一位以狠辣著稱的起義之人最終能得此定論,想必少不了政治美化,政治作用之下,作為一位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流傳至今的軼事典故與爭議事件不可謂不多。
但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一件朱元璋在除夕夜提拔官員的趣事,想其為君三十余載提拔的官員一定不少,為何單單是這件提拔官員的小事流傳至今呢?這就不得不提及洪武年間在朱元璋統治之下大明王朝森嚴的選官任官制度了。
歷代皇朝官制多變,但明朝官制可以說是最好理解的一種了,大明官制跟大明王朝的主人一樣簡單直接。同時,為了加強皇權在中央,朱元璋朱元璋廢三省制,廢除宰相,設六部直接對自己負責。
在地方,明朝設立省、府、縣三級行政機構。而在軍事官制上,明朝設錦衣衛,特務制度由此而來,有如此大的監察百官萬民之權,可以說是武官掌權的巔峰時期了。不僅如此,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士農工商各個行業都進行了規范改革,可以說是全面肅清貪官污吏,真正在暗潮涌動的金殿之上為百姓考量諸多。
作為一位真正貧民出身的皇帝,他做的都是于民有利的好事,但對于官員來說,大明朝廷的這一碗飯真是不好吃,除了要考過科舉還要學習官員禮儀更甚之還有官員任職回避制度。
其實中國自從漢朝就有相對比較完善的官吏任用回避制度,以后歷朝歷代逐漸發展,具體地說,明朝官吏任用有七種回避基本上都由朱元璋主導定制于洪武年代。官員不可任職于家鄉更是赫然在回避之列,所以朱元璋直接提拔小官甚至破格讓其回家鄉任知府一職,這一舉動就有些非比尋常,這可是嚴密提防官員的朱元璋打破常規的一次任職。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故事的開頭有些偶然,朱元璋微服出宮見到了一位除夕夜仍在值守的小官,并在其熱情招呼下一起喝酒吃飯,小官顯然是個自來熟,三兩杯酒下肚就把自己的人生艱辛吐露殆盡,在這團圓佳節思念母親更是他忍不住傾訴之事。
這讓孤家寡人的朱元璋皇帝也悲從中來,因為沒辦法回家看望母親,所以小官感覺十分愧疚和思念。眾所周知,朱元璋皇帝也十分孝順自己的母親,但是朱元璋家境貧寒幼年孤苦與母親早早分離,建立明朝后,可以贍養母親時,母親卻早已去世,子欲養而親不待正是世間最大的遺憾吧。小官還有可能與他母親再見但自己卻與母親永無相見之期了。
更甚之,在此時,這位朱元璋皇帝想到了自己如今的處境,特務機制之下人人懼怕,皇帝的權利增強了,威信樹立起來了,人心也疏遠了。朱元璋在位期間,大臣人人活在監視之下,
這樣的機制之下,人人自危,生怕今天說錯一句話明天腦袋就分了家,在自己家中如此,上朝時更是提心吊膽。
關于朱元璋對百官的監視比較著名的事例就是關于博士錢宰了,這位老兄散朝下班回家,不知有意還是無意,在路上詩興大發信口吟道:「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這短短幾句就形象生動的發了個大大的牢騷,可若說他有什麼對早朝機制的強烈不滿,這肯定是過于上綱上線了。
這位老兄吟完了詩,說過一嘴后就事過拂衣去搖頭晃腦地哼著小曲回家了。可是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就對錢宰說:「卿昨日所作詩善,然朕未曾怪汝耶!」錢宰一聽,隨口抱怨險些成為腦袋分家的證據,真是禍從口出啊,不禁嚇得出了一身冷汗。
就是這樣的性格,導致不僅臣子忌憚他,兒女更是懼怕他的無常,只把他當做一位手染鮮血掌握著他人生殺大權的君王,沒有真情的父子父女關系之下這位皇帝對兒女也不怎麼放心,所以到了晚年,他也是一個孤獨的皇帝了。
一位孤獨的皇帝在此情此景之下,遇到了一個待自己如常人的小官,這也讓他生出幾分感動之情吧。酒肉過后,朱元璋與小官約定下次見,小官心里卻不以為然,茫茫人海兩人怎麼可能還有相見之期。直到不久后,小官被帶上金殿面見皇帝,看到皇位之上九五之尊正是除夕之夜偶遇的老翁才幡然曉悟下次再見的含義。
不知是不是為小官純孝所感,這一次面見,朱元璋將他連升十級并破格讓他回鄉任職。如此破例,是這位朱元璋皇帝在位期間少有之舉,好在這小官也沒有讓朱元璋失望,成為地方知府后也算恪盡職守。
朱元璋自舉兵起義以來選人任人可以說是眼光獨到,無論是徐達等武將的舍命擁護還是李善長等文人的真心謀劃,都能看出朱元璋皇帝選人用人拉攏人心的獨到之處。這一次提拔也載入史冊成為了一段君臣佳話。
古代王朝更迭,臣子更是流水一般更替,能夠留名青史的官吏都不如留名青史的文人多,很多著名人物都是因為文學作品而非任職業績。但即便是這樣的結果,在歷朝歷代讀書人仍然以入仕做官為人生目標,從李白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就可對文人為官的決心了解一二,已成詩文大家亦不忘為官入仕。
許許多多的詞句都像我們展示著讀書人為官的艱難,可即便如此,以天下為己任到底還是深入人心,成為了讀書人們用生命唱響的名曲。朱元璋統治之下對官員約束甚多,嚴密管控之下明官也層出不窮,朱元璋一番改革,革出了自己晚年孤寂但到底還是給了百姓一個清平盛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