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古代「曹沖稱象」的故事,可你知道在宋朝曾有「解剖大象」一事麼?
一提到解剖,我們腦子里浮現出的情景更多的是那些比人類小得多的動物等,可這大象是陸地上最巨大的動物,解剖它的難度可想而知,然而古代的宋朝卻真能解剖一頭大象?還曾取過象膽?
這象膽是真實存在之物嗎?那此人是如何做到的?通過今天的故事我們會明白,一個叫徐鉉的大臣為保命竟編造了這樣的故事,而我們也被其「忽悠」了千年。
先來說說此「徐鉉」是何許人也?
他是歷史上著名的北宋大臣和書法家,名聲和韓熙載不相上下,二者被人合稱為「韓徐」。
徐鉉出生時正處于朝代更迭中即由五代過渡至北宋,年幼時期的他聰穎好學并在書法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隨后主李煜歸順北宋后在朝廷中擔任了一系列要職,如翰林學士、吏部尚書等。
當官時他也將自己的書法造詣發揮到極致;而在詩歌散文上,他的創作能力亦十分突出。
我們可以在《全唐詩》、《全宋文》上找尋到其佳作,他還曾同葛湍等校訂《說文解字》并編纂《文苑英華》,可以說徐鉉是個才華橫溢的朝廷官員。
然而,此杰出之人做了什麼「大逆不道」之事而意圖保命呢?這得從宋朝皇帝宋太宗說起。
趙光義即後來的宋太宗在哥哥趙匡胤駕崩后繼承了皇位,雖然關于「趙匡胤的死與趙光義有關」的流言蜚語四起,但不可否認的是,宋太宗的即位對中國古代領土的統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大力發展軍事力量的他成功結束北漢統治,使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局面不再呈現。
穩定了江山,宋太宗便有閑情逸致處理起自己的國土后苑來,喜好動物的他從各地招來許多奇珍異獸,在宮中建造了一座「珍禽異獸園」,本故事的動物主角便是其中一頭成年大象。
某一天,這頭宋太宗很喜歡的大象自然老死了,皇帝在惋惜之余突然冒出一個奇怪的想法:
這麼龐大的一頭大象,身體里的膽兒也肯定很肥吧!如果把它給吃了,說不定還能延年益壽呢!
于是宋太宗決定讓屠夫解剖這頭死去的大象,將其體內的象膽給取出好供自己食用,同時也滿足一下自己旺盛的好奇心。
屠夫按照皇帝吩咐把大象的肚子給剖開,他們在其體內搗鼓摸索了半天竟未能找到指定的象膽。
事實上,這是一件如今看來再自然正常不過的事兒,因為大象體內本就是沒有膽囊的。
它們和長頸鹿等一樣,平時食用的東西都是一些極易消化的植物,無需由膽汁來輔助消化。
顯然皇帝與屠夫們對大象特殊的生理結構不熟悉才發生了這般啼笑皆非之事,當屠夫們未能完成皇上心愿時個個急得滿頭大汗,生怕宋太宗一個惱怒將他們都給處死!
不過宋太宗倒是沒生屠夫的氣,他只是納悶為何怎麼都找不到象膽?心有不甘的宋太宗遂請來才子大臣徐鉉,詢問他是何故?
身為南方人的徐鉉對動物了解得頗多,他看了看滿臉期待表情的宋太宗而心「咯噔」了一下,暗暗想著:我可不能貿貿然說出真相,不然皇上面子往哪兒擱呢?
徐鉉認真思索了一會后先是圍著大象行走了一圈,然后一本正經地告訴宋太宗:「皇上,這象膽位置并非與人一樣是固定的,它會隨著季節更迭而有所變化,春日則位于左前腿,夏日移至右前腿,秋冬時節則分別位于左后腿和右后腿。」
接著,徐鉉斬釘截鐵地說象膽就在大象左足上,宋太宗趕忙讓人剖開象的左腿,竟還真的取到了一個膽囊,這下所有人都對知識淵博的徐鉉贊嘆有加。
看至此,有人不禁要發出疑問:這前面還說大象無象膽的,怎麼還真給找到了?更不可思議的是,史書上還真記載了這麼一回事兒。
事情的真相就是此「象膽」并非是「真膽」,而可能是囊腫或硬癤。
動物和人一樣,衰老之后身上會顯現出明顯的老年斑或是腿上長有硬癤等,只不過它們有厚厚的皮毛覆蓋而使人難以發現。
徐鉉也學過類似的知識,加上形勢所迫而不得不在皇帝跟前撒了這麼一個謊。
試想,如果他直言不諱地說大象根本沒有膽,那宋太宗的臉色可想而知,皇上都在大眾面前讓屠夫剖象取膽了,意味著在他眼中此物的確是存在的。
如若當下說明真相,豈不是打了宋太宗的臉且順道「嘲諷」了一下皇帝知識的淺薄?
徐鉉可不是普通人,種種后果皆想到了,故而用這個「指鹿為馬」的法子來將錯就錯,緩解危機而能保住自己的命,亦最大程度上保全了宋太宗的面子。
只是他未曾料到,興致高昂的宋太宗會讓史官把此事記錄在冊,進而忽悠了后人千年!
當然,后世掀起的關于象膽討論的大波瀾他是看不到的,若泉下有知,想必也是覺得好笑不已。
在科學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現代解剖學告訴了我們徐鉉所謂的「象膽論」不過是一場謊言謠言,是封建時代官員為求自保而無意中散播開來的一個玩笑。
當然,這個玩笑也成為歷史上一件供人茶余飯后消遣訴說的趣聞。
此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即科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但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雖然不乏類似徐鉉這種「清醒的學術專家」,但迫于君主臣子的上下級壓力,亦不得不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來應對,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悲哀。